清末军制改革研究(1901—1911)
发布时间:2020-08-12 17:32
【摘要】: 庚子之役后,在内忧外患的交相煎迫下,清朝统治岌岌可危。为自救,清政府推行新政。军事制度改革是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描述清末军制改革的发展概况,简要分析其特点与影响,旨在厘清清朝新的军事力量体制的形成过程,进而透视清末军事近代化的成就。 本文的写作内容分为以下四部分: 一、新军的编练 此部分主要考察新式陆军的军事制度和具体编练状况,是论文的重点部分。 新军管理机构经历了由练兵处到陆军部再到军谘府的演变。新军的编制与训练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特色。新军兵役制度的制定标志着近代兵役制度在我国的基本确立,新军官制则奠定了中国近代军官制度的基础。新军后勤制度的改革也颇具时代特色。清政府对旧军的改造工作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并付诸实践。 二、近代海军的重建 甲午战后,面对海军重振的严峻形势,清廷做出努力。海军部的创设当属海军重建的主要成就,同时,海军的重建也包括军舰的添置、军港的筹划与勘建以及舰队的组建。 三、近代军事教育体制的创建 1904年练兵处颁布全国统一的陆军学制,标志着近代新式军事教育体制基本建立。清朝从沿海城市到内陆边远地区,从中央到地方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新式的学制体系和教育行政管理体系。新式军事教育日趋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普及化。 四、特点与评价 基于中国独特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近代中国面临的特殊国际环境,与中国传统军制和西方国家近代军制相比,清末军制改革表现出几个显著特点:清末军制改革是对中国传统军制的推陈出新;清末军制改革深受日本军制影响;清末军制改革过程中充满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督抚之间的斗争;财政困难严重制约着军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清末军制改革标志着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基本确立,并且对中国的民族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 清末军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并不能掩盖其所存在的问题。改革者的私心太重、经济实力的不济以及外部社会环境的动荡,决定了清末军制改革存在缺陷。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E295;K257
本文编号:2790822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E295;K257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广宇;韩文琦;;晚清军事变革研究述评[J];军事历史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旭彬;论清末新军的营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邵晓芙;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浙江民变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冯月然;陆军贵胄学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90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90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