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荒政实践及其思想
发布时间:2020-08-27 15:02
【摘要】: 荒政,《辞源》解释为“中国历史上救济灾荒的措施”,它“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维护再生产”。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长达几千年的小农经济下,防御和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防灾、抗灾、救灾、减灾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民族的兴旺发达。虽然今天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灾荒问题已减到最低限度,但研究中国历代精英人物的荒政思想对今天灾救工作仍不失其现实意义。林则徐(1785——1851年)以中国近代第一个“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睁眼看世界的人”,昭垂史册,但其作为有清一代卓越的善办荒政的名臣,以往史学界却重视不够。今天研究林则徐的荒政实践及其思想,不仅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而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试从思想史、救荒史、灾荒史、社会史的角度,借鉴灾害保障学的研究方法,对它展开初步研究。 林则徐是经过“科举正途”、以“封疆大吏”的身份走上政治舞台的。兴办荒政是他一生突出政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处体现他颇具特色的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经验。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四方面: 第一,提出“上筹国计”与“下恤民生”的紧相结合。也就是从恤民养民,挽救危局这一崭新的民本主义出发,一方面实行奏报蠲缓、仿效“担粥法”、劝谕捐赈等消极救济论的措施,抚恤灾民,解除“燃眉之急”;另一方面,采取创立“丰备义仓”、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勘荒南疆等积极预防论的政策,根治灾荒,安定民心,保持国家稳定,维护社会再生产政正常进行。 第二,主张兴利防患,力行改革。这鲜明地体现出林则徐重水利重改革的思想特色。他认为,水利是农田的根本,只有办好水利,农业生产才有保证,灾荒也得以有效防治。因此,每到一处为官,都积极兴修水利,浚治江河,并在此过程中,针对河工、漕务等与水利有关的封建大政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改河运为海运、人工改河北流等设想,倡导改革。 第二,注重量才器使,培育“治人”。为使浩繁而又琐细的荒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林则徐在长期的荒政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用人、育人和识人委重任的方法,成效卓著。在此方法中,他不仅强调属吏的“人尽其才”,而且还充分调动沿岸农民、“米商”、“士民”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弥补官方救治的不足。与此同时,他还十分重视整顿河 务积习,培植“以荒政为己任”的能员干吏,不拘一格奖掖后学,寄予厚望,为o己荒政水业 的“薪尽火传”创造了条件。 第四,林则徐在上述思想的基础上,融人30年的实践经验,集人成为专著——《曳辅水刊 议》。全书共论述有关农m水利的十-二个问题,其中设想在今华北一带兴修水利、椎)“-水稻, 并认为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修筑闸、堰等水利工程,解决夺 早秋涝的问题。这一思想比时人更切时弊、更符合“以人力补助天时”的要求,对后世产生深 远影0n9。 林则徐一生爱国忧民,除去禁烟抗英的三年外,他大部分精力都倾注于与国计民生密切相 关的荒政事业之上。他的荒政思想X体反映了传统义化中的“民本”“经世”为核心的爱国上 义精华,强烈表现出兴革图强的进步性,符合当时务农垦荒促生产的扦会要求,以及在的方列 强入侵中国的历火条件-卜,他将“恤比”与强国相联系,为他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注入新的山 容。林则徐作为晚清时代的一个封建人吏,尽管他的荒政实践及其思想不可避免地足有阶级坷 限性,但暇不掩瑜,他仍是有消一代走出的巨人。他的思想情操、r作作风和爱国主义精神, 为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而有JtJ的遗产,值得我0]进一步发掘、继承和弘扬。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K253
本文编号:2806253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K253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露;嘉道年间经世派官绅的慈善救济思想和活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06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06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