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铁路外债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7 09:39
   本文主要选取晚清和民国初年为考察时段,从铁路借款模式的变迁、债权人的选择、对铁路外交和内政延伸功能的评断等几个视点出发,宏观地剖析近代中国的铁路外债观。本研究以铁路外债观的演进为主线,系统深入地阐释近代中国关于铁路外债问题认识的演变历程和基本特质。 第一、通过对主要的铁路外债进行个案考察,揭示近代中国对借款筑路模式探讨及运用的历程。近代铁路外债观基本上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一是甲午战前朝野对借债筑路从排斥到初步认可。二是甲午战后以芦汉铁路借款为蓝本,形成了“以路作抵”的铁路外债观,导致大量路权丧失。三是以粤汉铁路的赎回为起点的拒债高潮,高举文明排外旗帜。四是借债筑路主张的重新倡导,这主要表现在争取借款条件的改善和宣扬“借债救国”。五是民初对列强在华共同投资铁路的回应,集中体现在对新银行团利弊的讨论。 第二、以社会舆论为基础,考察朝野关于借款筑路的基本主张以及在具体个案上当事人和社会各界的反应。在对这些言论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探讨其背后的真正动机及所体现的价值取向。 第三、结合国内政局、中外关系的变迁,审视近代铁路外债观所具有的超经济内涵。国内政局方面,以近代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对于铁路外债观的影响为研究的重点,同时对铁路外债观在晚清宪政进程的特殊作用作出评述。中外关系方面,探究“路亡国亡”、“借债救国”这对截然相反的观念发生、发展及对峙的历程,进而评判近代民族主义对铁路外债观的影响。 近代中国铁路外债观不仅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外延,而且带有内发性的特征,综合体现了近代中国对于经济独立与政治独立的追求。它应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研究中相对独立的部分。本文通过对铁路外债观这一富有社会影响力的问题进行研究,意在揭示近代中国因低下的国际地位而在利用外资上的基本思想倾向,并重新建立一种对落后国家近代化道路进行更为合理解释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K257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苏全有;申彦玲;;袁世凯与津镇铁路借款交涉[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戎;津浦铁路研究(1898-1937)[D];苏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文;论沪杭甬铁路的商办历程[D];扬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13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13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d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