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灾荒中的银钱比价变动及其影响——以“丁戊奇荒”中的山西为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夏明方;清季“丁戊奇荒”的赈济及善后问题初探[J];近代史研究;1993年02期
2 郑友揆;;十九世纪后期银价、钱价的变动与我国物价及对外贸易的关系[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02期
3 杨海山;激人猛醒的《山西米粮歌》[J];文史月刊;200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金民;;清代山西商人和酒业经营[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2 戴建兵;;雍正钱初探[J];安徽钱币;2002年Z1期
3 方成军;;浅议《管子》与中国货币史[J];安徽钱币;2008年01期
4 苦泉;;安徽凤阳县临淮镇出土汉五铢[J];安徽钱币;2008年01期
5 周新国,张进;张謇金融现代化的理念与实践[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6 穆]臣;;顺治朝制钱管理政策考略[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7 邓亦兵;清代前期政府的货币政策——以京师为中心[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8 刘澄;王大鹏;王东峰;;存款保险制度起源于中国[J];保险研究;2007年02期
9 张晓鸿;;山西高平赵家“用人之道”分析——以掘港赵永升为例[J];沧桑;2009年04期
10 张爱青;;左宗棠与票号——解读左宗棠为乔家大院题词[J];沧桑;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熊申甫;;秦汉时期黄金货币的辉煌与没落[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五期[C];2006年
2 陈丽新;;麻城市南宋钱窖出土北宋铜钱介绍兼谈北宋铜钱版别的划分[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五期[C];2006年
3 后晓荣;;赤仄五铢钱的考古新验证——从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考古发掘谈起[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4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再认识[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5 李强;;试论清前期清政府对制钱的政府性管制[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6 林被甸;;跨越太平洋:中国与拉丁美洲的文化交流[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谢世平;谢茹;;论平肩空首布的形制及其内涵[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8 朱浒;;“丁戊奇荒”对江南的冲击及地方社会之反应——兼论光绪二年江南士绅苏北赈灾行动的性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9 卢锋;彭凯翔;;我国长期米价研究(1644-2000)[A];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2期(总第15期)[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2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延平;北宋士大夫交游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王荣花;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D];河北大学;2011年
6 谭阿勇;宋代市场立法及信用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李道永;民国时期民间借贷习惯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马志刚;中国近代银行业监理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卜奇文;清代澳门与广州经济互动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10 刘永连;近代广东对外丝绸贸易史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斌;试析清代制钱制度崩溃的原因[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侯吉庆;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韩永志;侯外庐土地国有论及其思想史意义[D];西北大学;2011年
4 邢哲;晚明江南地区米价变化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霍速;清末东北灾患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伍红香;西南地区的洋务工矿业(1861-1895)[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德硕;传教士与丁戊奇荒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力勇;清代顺天府旱灾与禳灾初探[D];暨南大学;2011年
9 吴昊;盛宣怀与中国通商银行的创办[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丹;两宋时期的铜钱外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平;山西“丁戊奇荒”述略[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苏全有;闫喜琴;;论光绪年间河南灾荒的影响[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朱浒;;地方社会与国家的跨地方互补——光绪十三年黄河郑州决口与晚清义赈的新发展[J];史学月刊;2007年02期
4 郝平;山西“丁戊奇荒”的人口亡失情况[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苏全有;有关近代河南灾荒的几个问题[J];殷都学刊;2003年04期
6 朱浒;;地方系谱向国家场域的蔓延——1900—1901年的陕西旱灾与义赈[J];清史研究;2006年02期
7 朱浒;江南人在华北——从晚清义赈的兴起看地方史路径的空间局限[J];近代史研究;2005年05期
8 王志法;;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河南的灾荒[J];许昌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9 温艳;;灾荒与人性——以民国时期西北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5年S1期
10 王虹波;;论民国时期灾荒对民生的影响[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平;;也谈山西“丁戊奇荒”之原因[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朱浒;;“丁戊奇荒”对江南的冲击及地方社会之反应——兼论光绪二年江南士绅苏北赈灾行动的性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3 郝平;;山西“丁戊奇荒”的受灾强度[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强;;试论清前期清政府对制钱的政府性管制[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5 郭春梅;;河东“丁戊奇荒”探研——以河东碑刻为主[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王建朗;;序言[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7 张卫明;;两江灾荒与沈葆桢防治灾荒的思想及其实践[A];沈葆桢生平与思想研究——沈葆桢巡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朱浒;;晚清义赈与中国近代彩票的起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9 ;多学科视野下的近代山西社会研究——“山西区域社会史”学术讨论会综述[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朱浒;;从插曲到序曲:河间赈务与盛宣怀洋务事业初期的转危为安[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文海;惨绝人寰的突发灾难[N];光明日报;2010年
2 唐乐群;古贤论宝[N];中国老年报;2001年
3 周晓辉;应建立共责的“三维救灾”机制[N];中山日报;2010年
4 ;计划变少了 效果更好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胡桂安;六六代虹影上荧屏讲述女人之痛[N];中国妇女报;2000年
6 叶成林;抗日根据地政府提高农民经济地位的措施[N];光明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丁伟;梦圆小康看今朝[N];人民日报;2001年
8 曹利群 陈柳钦;农民学研究应引起关注[N];社会科学报;2002年
9 张艳华 章慕荣;民国时期的一场中外香烟大战[N];团结报;2000年
10 记者 郭立军;联合国有关机构说朝仍缺乏粮食[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璋;灾荒、制度、民生—清代山西灾荒与地方社会经济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2 佳宏伟;区域分析与口岸贸易[D];厦门大学;2007年
3 张高臣;光绪朝(1875-1908)灾荒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单联U
本文编号:2814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14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