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

发布时间:2020-09-10 18:19
   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战与民主成为当时国家政治发展的两大主题。抗日战争是大局,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服从抗战这个大局。为了抗战的胜利我们需要进行各个方面的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军事斗争,同时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毛泽东指出:“边区是一个民主的抗日根据地,它把抗日战争与民主制度结合起来,以民主制度的普遍实行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因为“只有发挥民权,实行民主,才能改变人心,扶植民气,提高民众的抗日热情,发挥民众的抗日力量。”抗战时期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极大的调动了民众的抗日积极性。奠定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也为社会主义民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是具有时代特色的全方位的民主,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本文主要论述了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民主选举、政权政治、和权力制衡机制三方面的内容。民主选举主要论述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制度的确立、民主选举制度的特点和民主选举制度的实施过程。陕甘宁边区采用直接、普遍、平等、自由、竞争等原则,在农村实行了三次普遍选举。召开了以村民大会为基础的乡以上的各级参议会,让民众去参政议政,监督政府。逐步建立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等民主自治的理念。政权政治方面的内容主要论述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政府的组织机构、职能与运作及其之间的关系,“三三制”政权的提出、内容、实质、目的和意义。制衡机制主要论述了政权内部的权力制约和政权外部的权力制约。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第一,边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调动了边区人民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了根据地的经济发展,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证。第二,边区民主政治建设巩固了边区的民主政权,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政治保证。第三,边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调动了边区人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群众基础。 以史为鉴,可明得失。尽管今天历史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决不能机械地照搬过去的做法,但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对我们今天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第一,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制度为保证。第二,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完善政权制衡机制。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K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红霞;;徐特立与拉丁化新文字运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2 石雪婷;;浅析陕甘宁边区的吴满有运动[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3 孟红;;毛泽东题词表彰边区工业标兵纪事[J];中华魂;2011年06期

4 王杰;李春芳;;陕甘宁边区化解经济危机的历史经验[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霍雅琴;;陕甘宁边区特殊性地方政府述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魏彩苹;;民生视角下的陕甘宁边区抗属优待救济[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陈丽芳;;延安时期毛泽东“组织起来”思想探析[J];北京党史;2011年04期

8 梁罡;;陕甘宁边区与广西抗战文化比较初探[J];传承;2011年20期

9 刘锡涛;陶泳;;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军粮供应[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白鹤;;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及其启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美娥;;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2 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风气的变革[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花海洋;沙宁;;《讲话》前后的陕甘宁边区文艺活动[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艳玉;;党从延安走向全国执政[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杨扬;;中外记者参观团眼中的陕甘宁边区[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6 武娟;;浅谈陕甘宁边区在职干部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启示[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7 梁星亮;宋炜;;中W 共u#炶在延安fB期局部W髡衖私ê蛫缟鏶的[鎺和}摎W[A];“弘扬延安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黄河清;;陕甘宁边区民办小学的历史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李春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能力探析——以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个案考察[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秀峰;;陕甘宁边区“流通券”的发行及其作用[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派记者 杨圣泉;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的雏形[N];重庆商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黄莉;服务试验区建设大局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N];毕节日报;2008年

3 张国桥;遵义市政协组织开展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系列活动[N];贵州政协报;2008年

4 本报评论员;奋力推进固原的民主政治建设[N];固原日报;2008年

5 记者 谢安聪;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成立七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延举行[N];延安日报;2008年

6 柴俊勇;民主政治建设要当真用足[N];组织人事报;2009年

7 记者 胡敏;民主政治建设重在实践[N];扬州日报;2009年

8 许耀桐;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着力点[N];齐齐哈尔日报;2009年

9 冯中山 曹县县委党校;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探索[N];菏泽日报;2009年

10 陈家刚;民主政治建设要有新突破[N];学习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隆文;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县级政府管理研究(1937-1945)[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李智勇;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会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国茹;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5 严艳;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务勇;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经济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冯霞;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徐震;哈贝马斯商谈政治观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党挺;延安体育之研究(1935-1948)[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10 刘全娥;陕甘宁边区司法改革与“政法传统”的形成[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霞;试论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黄文伟;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D];河南大学;2009年

3 高运飞;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司法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对江;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制度及运行机制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5 李淑丽;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报刊事业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谢飞;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张志红;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法制建设[D];四川大学;2002年

8 梁海军;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人权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邓玲珍;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耿磊;传统的延续与改造: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劳动互助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16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16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a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