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于科学救国与政治救国之间—丁文江民族复兴思想述论
【学位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K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夏根;丁文江研究述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李扬;丁文江的科学建树[J];民国春秋;2000年01期
3 尹骐;一代学人丁文江[J];炎黄春秋;2000年11期
4 段炼;;丁文江的梦[J];百年潮;2003年12期
5 黄洁;丁文江对中国地质学科发展的奠基性贡献[J];中国地质教育;2005年03期
6 宋广波;;救济丁文江五千元义举的背后[J];百年潮;2006年06期
7 刘辰;;丁文江编辑旧事[J];出版史料;2006年04期
8 王鸿祯;;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J];地质论评;2007年06期
9 祖述宪;;丁文江与中医——对张起钧与伊广谦关于丁文江之死两文的批评[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年12期
10 欧阳哲生;;《丁文江先生学行录》前言[J];书屋;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尔平;;丁文江与地质调查所图书馆[A];“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历史的回顾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陈宝国;;丁文江——中国地质调查的先行者——兼论丁文江精神[A];“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历史的回顾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潘云唐;徐红燕;;李四光与丁文江[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鸿祯;;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A];地质学史论丛(5)[C];2009年
5 浦庆余;;拓荒者的光彩——纪念丁文江诞辰120周年[A];地质学史论丛(5)[C];2009年
6 林任申;林林;;丁文江家世考[A];地质学史论丛(5)[C];2009年
7 宋广波;;丁文江任职淞沪督办公署总办的再评价[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8 潘云唐;;再论丁文江领导的西南地质大调查[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王德孚;;中国地质学先驱丁文江先生年谱[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6)[C];1989年
10 陈宝国;陈洪玲;;论丁文江的科学观和他对现代中国科学的贡献[A];地质学史论丛(3)[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文佳;寂寞丁文江,斯传应告慰[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李国太;丁文江:研究地质的民族语言学者[N];中国民族报;2013年
3 吴昭谦;丁文江当“上海市长”的前前后后[N];团结报;2000年
4 谷小水;丁文江这个人[N];光明日报;2006年
5 孙明(北京大学团委);丁文江从何而来[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6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赵凡 陈宝国;科学的呼唤[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7 耿云志;中西道德合璧的结晶品[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发改处 邹长安;永留风范在人间[N];中国矿业报;2010年
9 宋广波;不该被遗忘的“百科全书式”人物[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宋广波;竺可桢给丁文江的一封佚信[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艳芳;丁文江在中国地质学中的贡献和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丽娜;丁文江的社会改革思想评析[D];安徽大学;2010年
2 狄丽娜;丁文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谢双双;丁文江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张立;丁文江与民国科学的体制化建设[D];山西大学;2014年
5 许荣;徘徊于科学救国与政治救国之间—丁文江民族复兴思想述论[D];鲁东大学;2017年
6 舒畅;丁文江的科学思想及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魏万平;为文试论西南夷,半生走遍滇黔路[D];云南大学;2011年
8 温晓宇;丁文江政治思想及其实践[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9 冯夏根;丁文江对近代中国社会改造问题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芳;丁文江与胡适的政治思想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16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1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