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于科学救国与政治救国之间—丁文江民族复兴思想述论

发布时间:2020-09-11 09:09
   丁文江先生是一位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文化双重洗礼的新型知识分子,身处在20世纪初期中国的特殊环境里,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决定了他的思想与行为也处在不停变换之中,因此一生徘徊于科学救国和政治救国之间。本文立足于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于丁文江民族复兴思想的形成过程与内涵以及其思想实践,进行论述评析探讨分析。全文共分三个部分进行分析论述。第一部分:丁文江民族复兴思想的形成过程,分为少年时期的萌芽阶段,留学时期的形成阶段,归国以后的发展阶段三个部分。丁文江少年时期就读于私塾时受到当时社会形势影响萌发了救国图强的思想;之后在赴英留学时期形成了提倡通过科学知识救国富强,提倡温和渐进的社会改良方式的民族复兴思想;回国之后通过与梁启超、胡适和罗素等的交往其民族复兴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第二部分:丁文江民族复兴思想之实践,主要是通过科学救国实践和政治救国实践。丁文江先生作为一名科学家,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做出了杰出贡献,包括进行多次大规模的艰苦考察,创办地质研究班和地质调查所,成立中国地质学会等等。在中国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奋力开辟新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研成就。他在科学领域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激励培育了中国第一代地质专业人才,对于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丁文江先生作为一名政治家,他认为中国没有振兴的原因是因为有责任有能力的知识人才没有承当起责任。于是,他为了开创进步的社会政治环境,自介入开办《努力周报》时就活跃在中国的政坛,为实践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好政府主义”和“新式独裁”等一系列主张都体现了他对国家高度的关怀。第三部分:丁文江民族复兴思想的内涵与评析,包括复兴目标—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复兴途径—科学实践救国、政治实践救国;不同路径之间的争论—关于科学和玄学的论战、民主与独裁的论战。丁文江的民族复兴思想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关怀意识,理性的科学思想以及温和的政治改良思想,在国家体制与经济国防建设上都主张人才与科学知识的作用,但是绝对的科学崇拜和温良渐进的改革方式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混乱状态只能是理想化出路。丁文江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也以政治家的身份热心地关注着国家的现实,寻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出路,其思想中浓厚的科学理性意识和高度的社会关怀意识都体现了强烈的民族复兴意识。本文以其思想形成、实践内涵与评析为主线,从其成长生活工作交友等几个方面探讨分析其思想形成渊源及影响,资料主要来自其文章年谱,友人传记,后人的评论研究文章书籍等。
【学位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K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夏根;丁文江研究述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李扬;丁文江的科学建树[J];民国春秋;2000年01期

3 尹骐;一代学人丁文江[J];炎黄春秋;2000年11期

4 段炼;;丁文江的梦[J];百年潮;2003年12期

5 黄洁;丁文江对中国地质学科发展的奠基性贡献[J];中国地质教育;2005年03期

6 宋广波;;救济丁文江五千元义举的背后[J];百年潮;2006年06期

7 刘辰;;丁文江编辑旧事[J];出版史料;2006年04期

8 王鸿祯;;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J];地质论评;2007年06期

9 祖述宪;;丁文江与中医——对张起钧与伊广谦关于丁文江之死两文的批评[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年12期

10 欧阳哲生;;《丁文江先生学行录》前言[J];书屋;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尔平;;丁文江与地质调查所图书馆[A];“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历史的回顾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陈宝国;;丁文江——中国地质调查的先行者——兼论丁文江精神[A];“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历史的回顾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潘云唐;徐红燕;;李四光与丁文江[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鸿祯;;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A];地质学史论丛(5)[C];2009年

5 浦庆余;;拓荒者的光彩——纪念丁文江诞辰120周年[A];地质学史论丛(5)[C];2009年

6 林任申;林林;;丁文江家世考[A];地质学史论丛(5)[C];2009年

7 宋广波;;丁文江任职淞沪督办公署总办的再评价[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8 潘云唐;;再论丁文江领导的西南地质大调查[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王德孚;;中国地质学先驱丁文江先生年谱[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6)[C];1989年

10 陈宝国;陈洪玲;;论丁文江的科学观和他对现代中国科学的贡献[A];地质学史论丛(3)[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文佳;寂寞丁文江,斯传应告慰[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李国太;丁文江:研究地质的民族语言学者[N];中国民族报;2013年

3 吴昭谦;丁文江当“上海市长”的前前后后[N];团结报;2000年

4 谷小水;丁文江这个人[N];光明日报;2006年

5 孙明(北京大学团委);丁文江从何而来[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6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赵凡 陈宝国;科学的呼唤[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7 耿云志;中西道德合璧的结晶品[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发改处 邹长安;永留风范在人间[N];中国矿业报;2010年

9 宋广波;不该被遗忘的“百科全书式”人物[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宋广波;竺可桢给丁文江的一封佚信[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艳芳;丁文江在中国地质学中的贡献和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丽娜;丁文江的社会改革思想评析[D];安徽大学;2010年

2 狄丽娜;丁文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谢双双;丁文江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张立;丁文江与民国科学的体制化建设[D];山西大学;2014年

5 许荣;徘徊于科学救国与政治救国之间—丁文江民族复兴思想述论[D];鲁东大学;2017年

6 舒畅;丁文江的科学思想及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魏万平;为文试论西南夷,半生走遍滇黔路[D];云南大学;2011年

8 温晓宇;丁文江政治思想及其实践[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9 冯夏根;丁文江对近代中国社会改造问题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芳;丁文江与胡适的政治思想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16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16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2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