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后期(1919-1927)由校内矛盾诱发的学生罢课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2 14:35
   北洋政府后期(1919—1927),校内矛盾引发的学生罢课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了当时社会与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以如何认识、评价这类学生罢课为指向,梳理了这一时期的学生罢课史,分析了导致学生罢课的原因,提出了认识这类现象的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学生罢课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序言”,在说明学生罢课的研究现状,以及分析社会矛盾与校内矛盾引发的学生罢课的区别的基础之上,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 第二部分“学生罢课的概况说明”,从学生罢课的发展轨迹、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发生情况,以及具体表现形式三个方面,简要介绍这一时期学生罢课的概况。 第三部分“学生罢课的原因分析”,从学生与教育界两方面探讨学生罢课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 第四部分“学生罢课的历史检讨”,在批判分析当时社会关于学生罢课的几种认识的基础上,确定认识学生罢课的原则,总结学生罢课对教育界乃至当时社会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发掘学生罢课现象所反映的时代因素。 论文通过研究,重点阐述下列问题:首先,当时教育界的腐败现象、教育经费不足、教育管理混乱及频繁的教育改革等问题滋生了引发学生罢课的各种校内矛盾,而学生的思想变化则是各种校内矛盾从潜在状态转化为现实的“催化剂”;其次,由于各种校内矛盾的差异及学生看待和处理问题的不成熟性,每一次学生罢课从起因、过程到处理结果都可能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对学生罢课的认识、评价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再次,通过学生罢课反映出的许多教育问题,都有深层的社会原因,甚至某些本身就是社会问题。同样,通过学生罢课,我们也可以洞察到那个时代的学生风貌。这些现象说明,由校内矛盾引发的学生罢课不仅是当时教育界的一个问题,更是当时社会的特殊产物。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K2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瀚月;;也谈北洋“军阀”政府的“倒退”[J];中学历史教学;2017年07期

2 陈明;;《北洋政府档案》第一册勘误一束[J];浙江档案;2016年06期

3 田绵石;;鲁迅三回故乡[J];中国铁路文艺;2016年12期

4 林海清;;鲁迅为何得不到升迁[J];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7年04期

5 罗山;;以近似科幻的视角仰望 民国时期媒体如何报道航母[J];国家人文历史;2017年10期

6 黄小凡;;巴黎和会:中国拒绝签字的内幕[J];开心老年;2017年03期

7 蒋蓉芳;;万里赴戎机——十月革命前后旅俄华工参加革命原因探析[J];知识文库;2017年14期

8 林砺儒;;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J];教育;2017年40期

9 霍慧新;;1916年北洋政府“懋赏质问案”始末[J];兰台世界;2013年04期

10 李殿元;;论北洋政府的“硬”和“软”——应该重新认识和评价北洋政府[J];文史杂志;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红艳;;北洋政府“财政部国库证券”考——鄂省收复施鹤七属经费库券[A];武汉金融(总第12期)——湖北钱币专刊[C];2013年

2 刘富春;;“二次革命”时北洋政府密电一束[A];南开史学(1990年第2期)[C];1990年

3 罗国辉;;社会改革与关注民生——孙中山与社会救助[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4 刘悦斌;;民国时期社会福利政策论略[A];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C];2011年

5 ;《上海总商会史(1902~1929)》一书出版[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6 赵隆业;;中国丝茶银行[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7 刘晓恒;;北洋政府初期对日政策的矛盾性研究[A];“决策论坛——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7年

8 张洪祥;;摄政内阁黄郛[A];南开史学(1990年第1期)[C];1990年

9 任伟;;异心协力:民国教员索薪运动中之群像[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范丽珠;;代理国务总理——高凌

本文编号:2817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17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a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