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同士风研究
【学位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K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淑君;;晚清咸同时期士绅政治文化考察——以“团练”议论为中心[J];兰州学刊;2011年06期
2 胡军;;对苏轼提出“文人画”思想的心态探索[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邹金灿;;学问之路——从《容斋随笔》谈起[J];书屋;2011年07期
4 关爱和;;但开风气不为师——龚自珍的诗文与嘉道文学精神[J];文学评论;2011年05期
5 张春晓;;论宋季四学之横[J];古典文献研究;2006年00期
6 牟发松;;侠儒论:党锢名士的渊源与流变[J];文史哲;2011年04期
7 陈曦;;《风俗通义》的学术传承与史学特色[J];天府新论;2011年05期
8 丁楹;;南宋干谒与文学论纲[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李斌;;陈梦莲《眉公府君年谱》订误[J];黑龙江史志;2011年13期
10 陈晨;;论《青泥莲花记》的伦理叙写[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磊;;江左士风在陈朝的延续及其终结[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马植杰;;试论东汉的士风[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3 刘玉玮;;汝锡畴及其《治温阐要》考辨[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C];2006年
4 郭培贵;;论明代教官地位的卑下及其影响[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5 史革新;;晚清理学经世思潮略议[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6 霍松林;;文雄四海仰龙门[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九年)[C];2009年
7 王永平;;魏晋风度的前奏:论东汉后期士人的“激诡之行”及其影响[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孟斌斌;;浅析屠隆诗文中的政教观[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高寿仙;;吕坤《弟子之职》被他人文集误收小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10 徐成志;;学融汉宋 笃于伦理践其实——刘开学术思想初探[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历史学者 海亭;30年士风流变[N];东方早报;2011年
2 吉晋河 章云芳 范建刚;卫士风采[N];山西日报;2000年
3 赵鼐;神眼侠骨雅士风[N];天津日报;2011年
4 史迪;勇闯国际市场“领带大使”德士风[N];国际商报;2000年
5 范鸣;“领带大使”德士风[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0年
6 君子;中国音乐市场即将刮来爵士风[N];中国文化报;2004年
7 邓娟 董水荣;董水荣美国打市场[N];中国企业报;2005年
8 孙绍振;博士风流[N];文艺报;2004年
9 全民;人步一代国士风 笔追万古国画魂[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盛大林;政府应做遵宪守法的表率[N];法制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中玉;元代士风丕变下的画学思想[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2 程世和;汉初士风与汉初文学[D];苏州大学;2001年
3 喻学忠;晚宋士风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李强;庆历士风与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再林;中唐——北宋士风与词风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6 王建国;东晋南迁士族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5年
7 李磊;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婷婷;宋季士风与文学[D];浙江大学;2007年
9 史革新;晚清理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2年
10 孙虹;词风嬗变与文学思潮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云杰;浅析明末社会巨变与士风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凤翔;五代士人群体及士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朱淑君;咸同士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邢万全;士风和世俗[D];宁波大学;2009年
5 吴宁;两宋士风述论[D];暨南大学;2003年
6 孙念超;东汉后期士风与士人心态探析[D];郑州大学;2000年
7 张杰;欧阳修散文与庆历士风建设[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静;东汉社会与东汉士风[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坤;宋代辟举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10 徐彪;汉画像砖石中所见“士形象”初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20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20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