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婚姻伦理思想探微

发布时间:2020-09-17 16:19
【摘要】:近代以来,随着国门的逐渐被打开以及西方文化的传入,传统伦理思想遭受了巨大的冲击。这其中,尤以五四时期最为突出。在这一时期,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对传统伦理道德价值体系进行猛烈的批判。而婚姻家庭伦理作为传统伦理的基础,自然首当其冲。思想家们对传统婚姻伦理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提出了一些具有现代意义的婚姻伦理思想,促使传统婚姻伦理开始向现代转向。本文拟就五四时期的婚姻伦理思想进行梳理,以期更好的构建现代婚姻伦理,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 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五四时期婚姻伦理思想的形成背景进行了描述。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传统婚姻伦理思想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开始动摇。同时,救亡图存成了这一时期的主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家们开始反思并批判传统文化。在吸取了前人思想成果和西方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五四婚姻伦理思想得以形成。 文章的第二部分具体阐述了五四时期婚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即反对包办婚姻,提倡婚姻自由:反对夫为妻纲,提倡男女平等;反对片面贞操观,提倡新式贞操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实行真正的一夫一妻。 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对五四时期的婚姻伦理思想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作为在中国社会从近代向现代转型时期形成的婚姻伦理思想,它充分肯定了爱情在婚姻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了现代婚姻伦理的启蒙;强调了女性人格的独立自由,推进了人的解放的进程;同时,批判了家族主义,张扬了个性自由与解放。这些都对我们现代婚姻伦理的建构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但是,五四时期的婚姻伦理思想不可避免的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如观念的偏激性以及思想影响的有限性等。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61.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五四时期民主实践的局限与启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冯建辉;五四时期的百家争鸣[J];炎黄春秋;2002年06期

3 班彦美;;论五四时期杜亚泉的“道德本位”的思想倾向——以《东方杂志》(1911-1920)为中心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12期

4 谢美航;廖和平;;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的现代性问题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左玉河;;论五四时期的民粹主义[J];晋阳学刊;2010年01期

6 李长莉;;五四的社会后果:妇女财产权的确立[J];史学月刊;2010年01期

7 梁志明;卢湘文;;试论晚清白话文——兼谈与“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李璐;;五四女作家童心表达中的特质[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9 姚芳藩;;我对五四时期三次论战中几个问题的看法——《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反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一书读后感[J];学术月刊;1961年12期

10 张紫晨;;从五四时期民间文学工作所想起的[J];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莲;丁爱英;;浅论五四时期的“民主”、“科学”与现代的“民主”、“科学”思想之异同[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2 王岱英;;试论五四时期新诗中的爱国主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3 张静芳;王建学;;五四时期文化格局论析[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沈传亮;;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历史文化心理分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5 王元化;;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6 汪雨涛;;“新女性神话”的缔造——试论冰心五四时期小说创作[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石川祯浩;王捷;;五四时期李大钊的思想与茅原华山、陈溥贤[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8 王鑫磊;;从“青年与老年”之争看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代沟[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9 王杏玲;;“科学”“民主”与科教兴国[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10 张静芳;王建学;;五四时期东北新型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历史作用[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陈先初;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N];光明日报;2010年

2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梁景和;五四时期社会文化的嬗变[N];光明日报;2009年

3 李倩 宋云河 孟少华;透过迷雾是霞光[N];吉林日报;2002年

4 余蔷薇;寻找“个人”的风景[N];文艺报;2007年

5 秦弓;应该重视翻译文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孙守让;《玩偶之家》和“五四”的激情碰撞[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余华林;民国时期的男女平等观念与妇女职业问题[N];光明日报;2007年

8 宁肯;咀嚼八十年代[N];文艺报;2007年

9 王蒙;汉字思维和拼音思维是不一样的[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郑立华;一部大胆“出位”的舞台剧[N];中国商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春;《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帅;“五四”小说身体话语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陈文彬;五四时期杜威来华讲学与中国知识界的反应[D];复旦大学;2006年

6 张黎敏;《时事新报·学灯》:文化传播与文学生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新亮;后五四时期中西医汇通学派《伤寒论》解释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赵冬梅;五四时期的翻译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杨智勇;《改造》杂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黎红;“调和论”与文化改造的理论和实践[D];南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浩;五四时期婚姻伦理思想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羽;“五四”时期资产阶级女子教育观探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江海燕;五四时期新型知识分子的女权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杨树国;略论傅斯年五四时期的文学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平保兴;五四时期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全健;五四时期胡适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华晓书;五四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唐巧天;五四时期与三十年代中西文化论战中关于西化论的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亚丽;论五四时期散文小品的成就[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志伟;五四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转变及其动因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20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20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7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