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四川药品管理研究(1937—1945)

发布时间:2020-09-29 19:28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家处于非正常状态,各项生产均遭受到重大影响,导致了各项物资的紧缺,特别是作为工业品的药品,由于近代制药工业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相继沦陷,再加上日军的封锁政策以及内迁生产的不足,更是异常紧缺。为了促进制药工业的发展以生产足够的药品供给社会,使得整个社会与军队的药品需求得到基本的保障。政府就有必要使用强制力对药品的各个领域进行战时管理,于是国民政府对各级药品管理机构进行了整合与职能分配,形成了一个以中央卫生署及各省卫生处为主干的管理药品的战时体系,对药品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在实践中,政府先对全省药品需求量、原料状况、制药工业所遇问题等情况进行调查,再依据所得到的调查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形,采取措施使药品在生产、销售、分配等方面尽量趋于合理化。对各公私药厂药品生产的质量、出厂程序、种类、产量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采取了提高医药人员待遇、限制医药人员转业、奖励医药技术发明和捐献医药配方等措施,并且出台各种法律与行政命令对药品的进口、销售、购买、捐赠、直接分配等方面进行规范。政府对药品的管理是通过各项法律法规、具体的行政干预再加上各种官办药厂的经济干预进行的。抗战时期,政府对四川药品的管理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成效明显,为抗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K26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1.2 学术史回顾
    1.3 概念界定
    1.4 资料运用情况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 创新与不足
2 药品管理的背景
    2.1 药品来源减少
        2.1.1 战前四川药品来源
        2.1.2 日军封锁,进口骤减
        2.1.3 内迁药厂生产不足
    2.2 药品需求增多
        2.2.1 人口的增加
        2.2.2 疾病的流行
        2.2.3 管理药品生产、销售的必要
3 药品管理的机构
    3.1 中央机构
        3.1.1 卫生署
        3.1.2 中央信托局
        3.1.3 财政部
        3.1.4 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
    3.2 地方机构
        3.2.1 四川省与各县市药品管理机构
        3.2.2 警察部门
        3.2.3 专门统制机构
4 药品生产管理
    4.1 调查工作
    4.2 对各公私药厂药房的管理
        4.2.1 药厂概况
        4.2.2 四川药厂所遇问题及其应对
        4.2.3 麻醉药品及生物制品的生产
    4.3 鼓励发展技术,以达药品自给
        4.3.1 战时药品原料概况
        4.3.2 医药技术人员问题
        4.3.3 鼓励发展医药技术
5 药品购销分配管理
    5.1 药品进口管理
    5.2 药品购销管理
        5.2.1 普通药品
        5.2.2 麻醉药品
    5.3 药品捐赠管理
        5.3.1 关于国外捐赠药品的管理
        5.3.2 国内捐赠药品的管理
    5.4 药品的直接分配
        5.4.1 分配的机构
        5.4.2 对公务人员的分配
        5.4.3 军属、学生的药品供给
        5.4.4 其他人员的药品供给
6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生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静;;浅析抗战时期四川西药紧缺之原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年02期

2 张玲;;抗战时期四川的公共卫生管理[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3 美朗宗贞;德西永宗;;康藏人民以商抗日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李俊;;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述论[J];兰州学刊;2010年11期

5 刘鲁亚;旧中国的制药工业[J];历史档案;1995年02期



本文编号:2830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30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e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