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究教学模式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0-10-16 08:52
   中国近现代史起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迄至中国现行的改革开放。在此期间,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性质和经济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古代史相比,它有三大特点:曲折中前进,痛苦中升华;与现实相联,与生活相通;更富启迪性,更具教育性。正因如此,无论是进行符合中国实际的“两史一情”教育还是适应知识经济的素质教育,近现代史的角色和地位在历史教学中都非常突出。 然而从目前我国历史教学包括近现代史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着各种弊端,其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成为实现近现代史教学目标的严重障碍。基于此,作者在长期教学实践基础上,经过深入考查,以人本主义教学理念为主体,借鉴现代以人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构建了一种适应近现代史特点的、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为重点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命名为实践探究教学模式。它通过一系列围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问题而进行的实践探究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从而改变传统历史教学中的被动学史而为主动积极地探究历史。该模式具有系统性、主体性、开放性、实践性和适应性五大主要特征,从中更可了解到该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新模式,同时也是构建教学模式的基本条件,本文对新模式的理论依据进行了重点阐述,旨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汲取现代人本主义教学观、现代实践性教学论、现代探究性教学论和现代合作性教学论等现代教学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开辟一条近现代史教学的新路。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仅仅构建其理论基础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再好的理论还必须由实践来证明,本模式通过介绍和研究疑难问题——提出假设以探究问题——有效实践以验证假设——概括表述以总结观点——集体交流以评价活动的结构验证了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人们也可以从笔者所列举的大量教学实例中看到新模式在近现代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情况。 虽然实践探究模式从构建到实施仅五年时间,对其功效进行评价似乎还为时过早,但笔者还是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力求准确、客观、公正地对新模式进行了效能评估,主要是从新模式构建时的初始目标,即提高学生能力、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历史情感和态度这三方面来进行的。本文所呈现的大量数据至少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模式实施后带来的一些喜人成果。当然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模式,新模式存在的局限性也是亟待改进的。 总之,为了适应社会的变革,培养出新型的复合型人才,为实现近现代史教学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功能,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开拓建设适合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此,笔者认为实践探究模式不失为一次有效的尝试,相信对于目前的中国近现代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推动作用。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1
【中图分类】:K25-4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第一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现状及实践探究教学模式的提出
    一、 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二、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 实践探究教学模式的产生
第二部分 适用于近现代史教学的实践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一、 实践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二、 实践探究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第三部分 近现代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实践观
    二、 现代人本主义教学观
    三、 现代实践性教学论
    四、 现代探究性教学论
    五、 现代合作性教学论
第四部分 实践探究教学模式在近现代史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程序
    一、 介绍和确定疑难问题
    二、 提出假设以探究问题
    三、 有效实践以证明假设
    四、 概括表述以总结观点
    五、 集体交流以评价活动
第五部分 实践探究教学模式在教学运用中的效能评估
    一、 实践探究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初见成效
    二、 实践探究教学模式在运用中的局限性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陆建荣;;关于初中历史课堂合作探究模式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2年14期



本文编号:2843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43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a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