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西康民众教育研究》(1931-1945)

发布时间:2020-10-20 12:11
   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面对日军入侵的严重威胁,开发边疆、巩固国防、充实国力、支援抗战成为举国上下“抗战建国”迫切要求。西康作为抗战大后方的建设之地,地位重要性明显。随着西康与内地关系日渐密切,西康人士也能体会国事危难,自振自动与努力奋斗,不违背西康建设的重任。所以西康之开发与建设,教育亦是开发建设工作进程中重要的一环。1939年1月西康省政府成立之前,因地理环境与人文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康区的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均处于落后、停滞状态。西康省政府成立后在建设“新西康”口号下,各地区大规模的发展教育具备了一系列有利条件,尤其是民众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推动了西康社会的建设与发展,间接地支援了抗战建国。本文章就康区民众教育之缘由、内容、保障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讨论,总结这一时期西康民众教育特点,归纳了西康民众教育的历史作用。第一部分,主要概述西康民众教育的演进历程,勾勒抗战前期西康民众教育发展脉络。大致由民众教育思潮的兴起到传入康区,康区结合自身特殊情形与执行教育部颁布法令,贯彻实施民众教育方案,并付诸于实践;第二部分,则分析了西康民众教育设施及主要内容。这一部分,阐述了民众教育主要内容为民众教育馆、图书馆、电化、卫生、战时妇女教育等几个方面,包括教育目的、实施方案、实施效果等几方面,论文根据历史档案,结合当时报刊等史料进行了细致分析。第三部分,西康民众教育实施保障进行理论性研究,其中涉及教育经费、政府督导、师资培训、强迫入学及民教者理论贡献等几方面为康区民众教育推行提供有力后盾。第四部分,总结西康民众教育的意义。它为康区民众接受教育提供良好的机会,让目不识丁的民众习得文化,脱离文盲队伍,激发民众投身抗战事业,培养了他们爱国家、爱家乡的情感、唤起民智。第五部分,西康民众教育与西康社会发展的互动,如西康建省运动处于相互推动的状况,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康的近代化,在西康相继出现前所未有的电影机、图书馆、民教馆阅览室等民众教育机构,给当地人民影响极度深刻因其传播了文明,打破了西康这个愚昧之地与世隔绝的状态。尤其是在抗战阶段,作为大后方战略地位的西康,民众教育全面开展对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西康民众教育的发展存在有限,仍旧具有一定重大意义和影响。它使得西康整体教育得到实质性突破,实现了当时西康政府自我发展需求一部分,尤其是在抗战时期动员民众保家卫国、唤醒民族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K26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及本研究题目释义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学术界对于全国民众教育之研究
        1.2.2 关于西康民众教育的期刊与方志史料
        1.2.3 西康民众教育的档案史料
    1.3 研究重难点、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抗战时期西康民众教育的背景
    2.1 战时民众教育的推动
    2.2 康区民众教育必要性
        2.2.1 康民思想封闭性
        2.2.2 刘文辉经营西康
3 西康民众教育的发展历程
4 抗战时期西康民众教育的主要设施
    4.1 民众教育馆教育
        4.1.1 “西康省立民众教育馆”(典型)
        4.1.2 民众教育馆之主要活动
    4.2 图书馆教育
        4.2.1 整理原有图书馆
        4.2.2 创办新图书馆
    4.3 电化教育
        4.3.1 电影教育
        4.3.2 播音教育
    4.4 卫生健康教育
        4.4.1 动员民众讲卫生
        4.4.2 普及妇婴卫生常识
    4.5 战时妇女教育
5 西康战时民众教育实施的保障
    5.1 增加经费预算
    5.2 政治制度保障
        5.2.1 教育行政机构的完善
        5.2.2 教育视导制度的确立
        5.2.3 强迫民众入学
    5.3 民教工作者的理论贡献
    5.4 民众教育者培训保障
        5.4.1 培训教师队伍
        5.4.2 训练民教人员
6 抗战时期西康民众教育的特点与作用
    6.1 西康民众教育的特点
        6.1.1 教育方式多样性
        6.1.2 教育措施实用性
        6.1.3 教育目的民族性
    6.2 西康民众教育的作用
        6.2.1 改变旧有生活习惯
        6.2.2 推动全民卫生运动
        6.2.3 民众识字能力增强
        6.2.4 建设抗战大后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煜;;抗战大后方的民众教育馆——以四川省和重庆市为中心的研究[J];近代史研究;2017年04期

2 代维;周正龙;;刘文辉边疆教育思想实践探析——基于《建设新西康十讲》的考察[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3 熊文渊;;抗战前的广东省立民众教育馆[J];海峡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4 赵利文;;近十年来西康研究综述[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5 朱煜;;抗战前江苏民众教育馆的教育电影[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8期

6 车莉;;抗战时期西康省的民众教育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7 吴长领;;民众教育馆图书部探析[J];图书馆杂志;2011年03期

8 赵慧英;;档案史料与历史研究的关系浅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刘先强;赵兴民;;民国时期康区民众教育的发展[J];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10 毛文君;;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的发展及活动述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静静;制度变迁与权力流动—康区流动电影放映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2 朱煜;江苏民众教育馆研究(1928-1937)[D];苏州大学;2012年

3 杨才林;“作新民”、“唤起民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邓杰;基督教与川康民族地区近代医疗事业:边疆服务中的医疗卫生事业研究(1939-1955)[D];四川大学;2007年

5 张蓉;中国近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玮;陕甘宁边区民众教育馆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陈丽丽;北欧民众教育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3 蒋倩倩;民国时期电化教育与民众教育推广的关系研究(1916-1937)[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高玉娇;民国时期民众科学教育探析[D];兰州大学;2014年

5 刘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教育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6 曹丽娟;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研究(1933-1937)[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鹏;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研究(1929-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后开亮;抗战时期的四川社会教育[D];四川大学;2007年

9 毛文君;近代中国(1911—1937)城市民众教育馆述论[D];四川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48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48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b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