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我国工业体制的形成初探
【学位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429;K25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对象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晚清我国工业体制形成的社会条件
2.1 官办企业产生的社会条件
2.1.1 内忧外患政局动荡
2.1.2 师夷制夷求强求富
2.2 官督商办企业产生的社会条件
2.2.1 历史传承重农轻商
2.2.2 新式商人谋求发展
2.3 商办企业产生的社会条件
第三章 晚清我国几种主要工业体制类型
3.1 第一种类型:官办企业
3.1.1 个案一:江南制造总局
3.1.2 个案二:福州船政局
3.2 第二种类型:官督商办企业
3.2.1 李鸿章的“官督商办”
3.2.2 张之洞的“招商承办”
3.2.3 郑观应的“官督”“护商”
3.2.4 盛宣怀的“招商用”“凌商”
3.3 第三种类型:商办企业
3.3.1 商人自组织“商会”进行管理
3.3.2 商办铁路未果及私企茂新面粉厂的成功
3.3.3 新式商人阶层登上历史舞台,我国工业体制初步形成
第四章 晚清我国工业体制的形成对后世的影响
4.1 晚清我国工业体制形成对“官”“商”关系的影响
4.1.1 “官”的绝对控制地位动摇
4.1.2 “商”的相对影响力上升
4.1.3 “官”“商”的相互了解加深
4.2 晚清我国工业体制形成对中国科技发展的积极影响
4.2.1 有利于西方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4.2.2 加速了西方科技书籍在中国的翻译、出版
4.2.3 促进了开办西洋学堂,培养掌握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
4.2.4 拉开了中国科技体制化的序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禹;;中日两国近代工业化的差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2 左世元;吴盛卿;;《煤铁互售合同》与张、盛之分歧[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李艳杰;;中国古代科技衰落原因浅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4 ;从计划到市场的艰难变革[J];当代贵州;2011年15期
5 笑蜀;;衙门之鸠是公益事业致命伤[J];商周刊;2011年14期
6 黄立群;刘永彬;;从“官办”转为“民办” 转出办节新生机——姜堰“还俗于民”办节方式的实践与思考[J];群众;2011年07期
7 雷颐;;清末“国有”与“民营”的激斗[J];中国中小企业;2011年07期
8 王巨川;;炫富与慈善的纠结[J];新西部;2011年08期
9 天鹰;;改革没有局外人[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15期
10 吴胜;;李鸿章的轮船大招商[J];江淮文史;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玉勤;晚清汉冶萍公司体制变迁研究(1889-1911)[D];复旦大学;2008年
2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线文;晚清重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包羽;洋务运动时期的电报技术[D];东北大学;2006年
5 孙藜;“飞线”苦驰“万里天”: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1860-1911)[D];复旦大学;2006年
6 张兵;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的移植性制度变迁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7 韩晶;晚清中国电报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严亚明;晚清企业制度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苗青;盛宣怀与近代上海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芳;晚清我国工业体制的形成初探[D];中南大学;2009年
2 吴建国;官督商办制度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新峰;河南农工银行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李德锋;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体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宋雄伟;严复与福泽谕吉的“自由经济理论”[D];山东大学;2007年
7 孙玉杰;晚清企业管理方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谷银波;清末民初的京师自来水公司[D];郑州大学;2003年
9 张丽萍;股份制—传统的延续与创新[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劲松;近代股份制企业的家族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50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50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