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宁美国传教士心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09:35
   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在南京城里的美国传教士们为保护中国难民、揭露日军暴行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旨在探究传教士们正义行为的力量源泉。 传教士们保护难民的心理基础是他们的爱邻意识。基督教里的邻人概念,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其外延是可以不断扩展的。这些传教士思想中的邻人,既包括熟识的邻里,也包括其他一切需要救助的人。大屠杀期间的所有难民,都是他们眼中的邻人。大屠杀期间,传教士们为了保护难民的生命安全,为了数十万难民免于饥饿与寒冷,从各方面给予了高度的关心,做了大量的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爱心。 传教士们阻止日军屠杀、揭露日军暴行的心理基础是和平主义思想。他们热爱中国人民,也热爱日本人民,并没有因对中国人民的关爱而生出对日本人民的仇恨。他们揭露暴行的动机,在于让全世界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呼吁各方面行动起来,制止日军的暴行,使世界归于和平。传教士的爱邻意识与和平主义,都和其对上帝之爱联系在一起;他们关爱难民和揭露暴行的思想背景,同是基于上帝之爱。 但是,笼统地将传教士正义行为的力量源泉归结为基督之爱又是不妥的。因为并非每个有基督教信仰的人都能表现出如此博大的爱心,从基督教历史看,基督教并不是一个宽容的宗教,“基督之爱”的理念与实践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传教士们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之所以能表现出广博的爱心,与日军残暴行为的刺激有关。 在考虑传教士们正义行为的力量源泉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当时国际关系的影响。当时美日两国尚未交恶,传教士们尚拥有中立国地位,这使他们得以施展种种正义行为,展示其关爱邻人、热爱和平的思想。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K265.6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绪论
    (一)、 从平仓巷三号说起
    (二)、 研究状况及本文思路
二、 爱邻意识与对难民的责任感
    (一)、 谁是我的邻人
    (二)、 爱邻意识与对难民之责任感
    (三)、 爱邻意识与对难民之愧疚感
    (四)、 爱邻是爱上帝的精确尺码
三、 和平主义与揭露日军暴行之动机
    (一)、 一群基督教和平主义者
    (二)、 和平主义与对日军暴行的认识
    (三)、 和平主义与揭露暴行之动机
    (四)、 关爱难民与揭露暴行的思想背景同是上帝之爱
四、 结论与分析
附录1: 主要外国人名汉译表
附录2: 参考资料举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娟;;南京大屠杀时期留宁美国传教士活动述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王翔;;灾难中的救赎:美国传教士与南京大屠杀[J];学理论;2013年30期

3 闻山;;十位美国传教士的有力见证[J];出版广角;1999年12期

4 王娟;;简评《美国传教士的日记与书信》[J];兰台世界;2009年05期

5 赵晓阳;;美国传教士与《圣经》汉译[J];金陵神学志;2009年01期

6 ;奇幻草原行,惊扰乱世梦[J];留学生;2017年11期

7 王笛;;一百年前,成都街头有150种小贩[J];视野;2017年12期

8 李梅;;借山短居[J];牡丹;2017年25期

9 左芙蓉;;文化冲突与融合——美国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态度转变[J];基督宗教研究;2006年00期

10 王春娟;;近代来华美国传教士及其中国观[J];黑龙江史志;2009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才俊;美国传教士与19世纪的中美外交关系(1830-1899)[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霄鹍;美国传教士的中国形象(1830-1911)认知策略研究:一种跨文化视角[D];武汉大学;2015年

3 高黎平;传教士翻译与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何扬鸣;历史记忆:《东南日报》中的南京大屠杀[D];浙江大学;2013年

5 王以芳;19世纪媒介形态下的美国来华传教士群体建构的中国形象与美国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剑;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宁美国传教士心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慧凌;美国在华教会初等教育研究(1830-1937)[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年

3 李凤;19世纪美国传教士建构“中国形象”的文化心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4 张明瑜;论鸡公山避暑地的形成及影响(1902~1937)[D];河南大学;2008年

5 傅永莹;美国传教士狄文爱德《新名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6 薛媛元;南京大屠杀期间国际安全区难民生存状况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磊;“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确定与反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8 鲁贵洋;唯物史观与《南京大屠杀辞典》编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辛洁;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的国际传播[D];国际关系学院;2015年

10 王璞;从热诚的作家到无私奉献的爱国者[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54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54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a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