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末东北的教育变革

发布时间:2020-11-03 09:20
   教育及其结构的变迁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即使在今天,教育结构的调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现代化的进程。笔者在读研期间一直以东北地方史为研究方向,并且对现实中的教育问题十分关注,所以选取了清末东北地区教育变革为研究对象,试图勾勒出1900年至1911年东北教育发展的线索,以求为今天教育改革提供历史借鉴。就东北地方史的研究而言,前辈学者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有关清末东北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也是东北社会变迁最为迅速的一个时期。表面上的政治动荡和混乱,没有阻止经济的发展,也没有阻止新旧文化的更替。在文化的变迁中,教育最为突出,对整个社会变迁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所以本文以清朝末年这个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详细阐述东北教育发展的具体过程。笔者以传统教育体制向现代体制转型的具体步骤与方法为着眼点,探讨东北教育变革成功的因素及给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功能性变化。为了尽可能还历史原貌,真实再现教育变革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方式,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还查阅、整理了大量的档案、奏疏、方志等第一手资料。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以传统的文献研究为主,同时自觉地应用一些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总之,笔者希望通过对具体历史事实的回顾,给人们解决现实问题以更多的启发。 本文的内容主要分以下五个部分: 一、绪论。在这一部分,笔者从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东北地方史的研究现实为切入点,阐述论文的选题及意义,对有关“清末东北地区教育变革”的研究作了简要的回顾和概述,并对教育、教育变革、社会变迁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辨析。 二、清代东北的教育结构。清朝建立以前,东北教育发展很不平衡。清朝建立以后,一方面为“收罗人心”,另一方面又要保持“国语骑射”这一满族根本,在东北各地采取了不同的文教政策。笔者交代了清代前、中期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地传统教育结构的特点。即各地以八旗官学为主,盛京设宗室学、觉罗学。各府、州、县设儒学,书院多为官办。东北传统教育体系中无论是旗学,还是府、州、县儒学都与科举紧密相联。总体来看,清代中、前期东北教育与中原地区相比,发展相对落后。 三、清末东北教育面临的挑战。清中叶以后,清政府面对列强的入侵和风起云涌的国内起义,无力维持在东北实施的各项封禁政策。东北冲破以往的禁锢后,传统教育发展势头强劲。与此同时,在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影响下,传统教育逐渐瓦解,以近代学堂为主的新式教育开始发展。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到1905年新政已推行到全国。1907年东北建省,结束了旗民一体的管理体制。这些条件为东北新学取代传统教育结构提供了契机。 四、教育变革的具体过程及其对东北社会的影响。这一部分,笔者先概述了东北教育变革过程中各项政策的具体落实情况,即东三省各地普遍设置了与近代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育行政机构,兴建了各类新式学堂,近代教育结构得以初步确立。如果说以前的著述对教育改革过程有所涉及,那么本文则利用更多的档案资料,通过具体的事例更加丰富、完善地展现改革的过程。通过对海城等地的个案分析,总结出东北兴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题,如学款、学额问题。大量的档案资料还证明:利用现有资源、倡导私人捐助、积极劝学、附以强制措施、联合办学、改良私塾等方法在各地特别是农村地区广为使用,有效地解决了兴学中的难题。最后,探讨了教育变革对东北社会的影响和功能性作用,即教育变革改良了东北社会风,促进了东北社会其它方面的发展。同时教育变革还起到了增强东北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抵制帝国主义对东北的殖民侵略等作用。 五、结论。笔者首先总结了此篇论文的基本内容。清代前、中期东北的传统教育结构,即学校分为官学、私学和书院三类。教育水平在总体落后于关内的情况下,奉天相对发达,吉林、黑龙江则十分落后,三地的教育发展很不平衡。科举废止后,东北的教育变革真正开始。清末东北地区教育变革的具体环节及新学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方法是本文的重点。学款难筹和学额不足是东北兴学路上的两大难题。各地官民积极合作,他们利用现有资源、改庙兴学和倡导私人捐助的方式克服了学款难筹这一困难;通过采取积极劝学、强制手段、改良私塾和联合办学的方法解决了学额不足的问题。辛亥革命爆发前,近代化教育体系在东北城乡各地已经确立。清末东北以教育为突破点,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近代化变迁。
【学位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K257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学术史回顾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清代东北的教育结构
    2.1 清代前、中期东北的教育结构
        2.1.1 奉天的教育结构
        2.1.2 吉林的教育结构
        2.1.3 黑龙江的教育结构
    2.2 清代东北的书院和科举
        2.2.1 东北的书院
        2.2.2 东北的科举
第三章 清末东北教育面临的挑战
    3.1 发展势头强劲的东北传统教育
    3.2 东北近代教育的萌芽期
        3.2.1 教育变革的前奏
        3.2.2 东北近代教育的起步
    3.3 清末东北教育的转折
第四章 变革推进的具体过程及其对东北社会的影响
    4.1 东三省教育变革的具体过程
        4.1.1 东北置省和各省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
        4.1.2 各类学校的兴建、普及
        4.1.3 新式学堂的课程
    4.2 变革推进中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4.2.1 学款难筹
        4.2.2 学额不足
    4.3 教育变革对东北社会的影响
        4.3.1 教育变革的成果
        4.3.2 对东北社会的影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利果;清末十年河南新式小学堂研究(1901-1911)[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68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68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1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