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喇嘛教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6 13:46
   南京国民政府是我国民国时期存在时间最长的政府,也是我国近现代法制发展比较完备的历史时期,喇嘛教立法也有较大的发展,因此有研究的独特价值。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喇嘛教立法是指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针对蒙藏地区喇嘛教制定和颁布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总称,主要表现为条例、规章和命令等法律形式。本文通过广泛搜集资料,运用法学的规范分析和历史学的文献梳理与考证的研究方法,对这一时期喇嘛教立法进行系统研究,深入剖析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喇嘛教立法的实施情况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并客观评价这一时期喇嘛教立法的特点、经验和教训,希望可以为完善我国的宗教立法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界定本文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概述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以及相关研究状况,并简述中国近代喇嘛教立法的发展概况。第二章,这一章分为两个部分来概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喇嘛教立法的概况,一是简述国民政府的立法体制,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喇嘛教立法出台过程的梳理,可知其立法机构为蒙藏委员会;二是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在执政期间制定的有关喇嘛教宗教事务管理的法律法规情况。第三章,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制定的喇嘛教宗教事务管理政策法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论述各规定的意义,进而概括出这一时期喇嘛教立法的特点。第四章,通过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出台的一系列喇嘛教管理法规的实施状况,论述这一时期喇嘛教立法的意义,涵盖其对喇嘛教本身的影响、对中央政府的影响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第五章,法制的进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喇嘛教立法,与封建时期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不可否认,其同时也存在很多缺憾。通过前述几部分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喇嘛教管理法规的研究,本文总结这一时期喇嘛教立法的主要经验、不足之处,并结合当今我国宗教政策及治理现状,以史为鉴,古为今用,论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制定的喇嘛教管理法规对当代我国宗教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学位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D929;K262.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研究范围
        一、基本概念
        二、研究范围
    第二节 相关研究状况
        一、以不同学科领域为视角
        二、以不同时期为视角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中国近代以来喇嘛教立法发展
        一、晚清时期
        二、北洋政府时期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喇嘛教立法概况
    第一节 立法机构
    第二节 法律法规制定过程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喇嘛教立法的内容与特点
    第一节 立法内容
        一、寺庙管理
        二、喇嘛管理
    第二节 立法特点
        一、立法体系化
        二、法规内容的稳定性
        三、行文的规范性
        四、立法内容全面,调整范围广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喇嘛教立法的意义
    第一节 促进了喇嘛教和国家宗教管理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 加强了中央对蒙藏地区的管控
    第三节 保障了社会稳定,增强了蒙藏地区群众的法制意识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喇嘛教立法的经验与历史局限性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喇嘛教立法的成功之处
        一、以史为鉴,完善喇嘛教立法
        二、符合法律的基本特征
        三、“因地制宜,缘俗治教”之策略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喇嘛教立法的不足之处
        一、滞后性
        二、阶级性
        三、矛盾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白文固;清代对藏传佛教的禁约和整饬[J];中国藏学;2005年03期

2 郭华清;;南京国民政府的宗教管理政策论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范召全;陈昌文;;国民政府时期西康地区宗教样态二十年(1928-1948)变迁研究——兼论国民政府宗教政策和西康早期现代化[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4期

4 牛绿花;;元以来历朝对藏传佛教宗教事务的法律调整及其历史启示——藏传佛教宗教事务的法律化研究之一[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中林;南京国民政府的西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73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73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2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