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康有为的外交思想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K256.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康有为外交思想产生的基础
1.1 清醒的世界意识
1.2 强烈的近代国家意识
2、加强中外交流和善全邦交的思想
2.1 加强中外交流
2.2 "详审国势善全邦交"
3、加强外交建设
3.1 培植国力,增强外交实力
3.2 军事图强,奠定外交后盾
3.3 培养外交人才
4、不同时期的外交策略
4.1 甲午战争前后的防日攻日策略
4.2 戊戌维新时期的结盟策略
4.3 义和团运动和一战时期期望维持和局
5、废约思想
5.1 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
5.2 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主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原创性声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俊祥;康有为的妇女解放思想[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00期
2 汤志钧;;重论康有为与今古文问题[J];近代史研究;1984年05期
3 汤志钧;从康有为到孙中山[J];近代史研究;1987年01期
4 陈崇钫;;论康有为的宗教观[J];东岳论丛;1988年06期
5 梁字红;;略论康有为爱国主义思想的特点[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6 何金彝;戊戌后康有为对西方哲学的受容与折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7 刘善章;“康有为与中国近代化学术讨论会”在青岛召开[J];孔子研究;1996年04期
8 鲍绍霖;帝术纵横:析论康有为“彼得大帝心法”之义[J];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03期
9 江滢河;“合中西为大家”──康有为的国画变革观[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10 李吉奎;;康有为诗中的“大盗”指谁[J];粤海风;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功荣;中美外交思想传统的比较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孔凡河;江泽民外交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魏炜;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外交研究(1965-1990)[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边红彪;吉田茂早期对华外交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罗珍;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知识界外交思想研究-1931-1945[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马新宇;清代碑学批评[D];吉林大学;2007年
7 秦素菡;美国华侨社会与保皇派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张朝松;儒学早期近代转型的一个侧面[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庆伟;清代孟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静;梦想与现实[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英;试论康有为的外交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秀春;刘坤一的外交思想和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方慧;许景澄外交思想和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高正宇;科德尔·赫尔外交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宏林;奕(讠斤)与晚清中外条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志成;论曾纪泽外交思想及其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新华;试述梁启超的外交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薇;崔国因外交思想及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朱玉萍;康有为女子教育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瑞芳;汉密尔顿经济和外交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87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87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