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慈善观及其实践
发布时间:2020-12-05 17:15
晚清时期的中国,自然灾害和战争频繁发生,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对此,晚清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郑观应不仅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措施,而且对如何防灾和备荒提出了很多极有见地的主张。同时,他积极参与慈善实践,并最终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慈善思想。本文主要探索了郑观应的慈善思想和实践,探讨了其慈善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并力图对此做出公正的评价,期冀能对当今社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郑观应慈善观的缘起。文章从时代背景和郑氏的生活背景入手,分析了西方慈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家族以及朋友等对其慈善思想的影响。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了郑观应的慈善思想。文章详细考察了郑氏的防灾备荒思想以及他对于帮助广大弱势群体的见解和主张。此章分为两大部分:(一)郑观应的防灾备荒思想。该部分详细分析了郑氏的防灾思想,着重考察了其防治水旱灾等的观点。同时,也关注了郑氏的备荒思想,从四个方面对其加以详细考察;(二)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该部分分析了郑氏对于帮助那些灾民、无业者、猪仔以及妇女等弱势群体的观点,他主张采取“以工代赈”、“教养兼施”等措施来解决日益突出的弱...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郑观应慈善观形成的原因
第一节 郑观应慈善观形成的背景
第二节 郑观应慈善观的促成因素
第二章 郑观应慈善观的内容
第一节 郑观应的防灾备荒思想
第二节 郑观应的济贫扶弱思想
第三章 郑观应的慈善实践
第一节 积极参与义赈
第二节 刊行善书,撰写小说
第四章 郑观应慈善观及其实践的影响
第一节 郑观应慈善观及其实践的进步性
第二节 郑观应慈善思想及其实践的局限性
第三节 对后人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晚清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影响约议[J]. 史革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2]中华慈善思想的渊源[J]. 周秋光. 中国减灾. 2008(05)
[3]浅评郑观应的女子教育观[J]. 王丹.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3)
[4]“爱心超市”扮靓“慈善窗口”[J]. 王志贵,姜正林. 中国减灾. 2008(03)
[5]维新时期江苏实业家慈善公益事业述评[J]. 郑传龙,姜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6]浅议郑观应的救荒思想[J]. 王超.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01)
[7]“丁戊奇荒”对江南的冲击及地方社会之反应——兼论光绪二年江南士绅苏北赈灾行动的性质[J]. 朱浒. 社会科学研究. 2008(01)
[8]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近代转型[J]. 陈桦. 学术月刊. 2007(12)
[9]论郑观应慈善思想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启示[J]. 田珂.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06)
[10]近年来郑观应思想研究新动向[J]. 刘桂奇.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硕士论文
[1]中国传统慈善思想评析[D]. 王薇.北京师范大学 2008
[2]清代慈善救济组织研究[D]. 张小亚.陕西师范大学 2007
[3]清代中期江南地区的慈善事业[D]. 王伟伟.苏州大学 2007
[4]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探析[D]. 林琳.吉林大学 2006
[5]清代粤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D]. 刘文霞.暨南大学 2005
[6]郑观应教育思想研究[D]. 冀海银.河北大学 2004
[7]十九世纪九十年代顺直灾荒与荒政[D]. 逮惠娟.河北师范大学 2004
[8]清代溺女问题研究[D]. 柳红.福建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899805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郑观应慈善观形成的原因
第一节 郑观应慈善观形成的背景
第二节 郑观应慈善观的促成因素
第二章 郑观应慈善观的内容
第一节 郑观应的防灾备荒思想
第二节 郑观应的济贫扶弱思想
第三章 郑观应的慈善实践
第一节 积极参与义赈
第二节 刊行善书,撰写小说
第四章 郑观应慈善观及其实践的影响
第一节 郑观应慈善观及其实践的进步性
第二节 郑观应慈善思想及其实践的局限性
第三节 对后人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晚清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影响约议[J]. 史革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2]中华慈善思想的渊源[J]. 周秋光. 中国减灾. 2008(05)
[3]浅评郑观应的女子教育观[J]. 王丹.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3)
[4]“爱心超市”扮靓“慈善窗口”[J]. 王志贵,姜正林. 中国减灾. 2008(03)
[5]维新时期江苏实业家慈善公益事业述评[J]. 郑传龙,姜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6]浅议郑观应的救荒思想[J]. 王超.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01)
[7]“丁戊奇荒”对江南的冲击及地方社会之反应——兼论光绪二年江南士绅苏北赈灾行动的性质[J]. 朱浒. 社会科学研究. 2008(01)
[8]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近代转型[J]. 陈桦. 学术月刊. 2007(12)
[9]论郑观应慈善思想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启示[J]. 田珂.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06)
[10]近年来郑观应思想研究新动向[J]. 刘桂奇.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硕士论文
[1]中国传统慈善思想评析[D]. 王薇.北京师范大学 2008
[2]清代慈善救济组织研究[D]. 张小亚.陕西师范大学 2007
[3]清代中期江南地区的慈善事业[D]. 王伟伟.苏州大学 2007
[4]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探析[D]. 林琳.吉林大学 2006
[5]清代粤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D]. 刘文霞.暨南大学 2005
[6]郑观应教育思想研究[D]. 冀海银.河北大学 2004
[7]十九世纪九十年代顺直灾荒与荒政[D]. 逮惠娟.河北师范大学 2004
[8]清代溺女问题研究[D]. 柳红.福建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899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9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