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群众造反组织产生的社会心理及条件-1966年5月-1967年7月
发布时间:2020-12-13 15:33
本文以“武汉群众造反组织产生的社会心理及条件——1966年5月-1967年7月”为研究对象,在阅读相关著作、文章、回忆录以及现有的武汉地区文革造反小报等资料的基础上,试图弄清两个问题:一是文革前期武汉群众造反组织产生的社会心理——即他们为什么要造反?二是文革前期武汉群众造反组织产生的社会条件——即他们为什么能够造反?文革前期,不论是武汉地区的学生、工人,还是其他群体,即使他们来自不同群体范围、拥有不同身份与职业,但都纷纷选择加入造反组织,原因在于他们心理上有造反的诉求:他们要么由于长期接受教育熏陶、政治宣传而崇拜领袖个人,参与造反是为了响应毛泽东的号召;要么由于政治身份不好而历次被打击,参与造反是为了改变自身不利的处境;要么由于对当局做法持有不同意见或表现不好而被压制,参与造反是为了表达他们对当时湖北省委、武汉市委、本单位当权派做法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要么由于社会动乱、恐怖的形势使他们加入造反组织以寻得一份安全,等等。然而主观上的心理需求并不一定都能转化为行为,使得他们心理上已有的造反动机能够化为实际造反行动的则是当时社会条件的默许与支持。这种支持体现在文革前以及文革中,中国政治、教育...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四节 选题的重点难点
第二章 武汉群众造反组织概述
第一节 学生造反组织基本情况
一、新的反右运动
二、初露锋芒与夺权运动
三、秩序的恢复与反击“二月逆流”
四、两派武斗与“七二〇事件”
第二节 工人造反组织基本情况
一、潜在的造反工人
二、联合学生共同造反
三、绝地逢生与再反击
第三节 其他造反组织基本情况
一、造反缘起
二、结成组织
第三章 武汉群众造反组织产生的社会心理
第一节 学生造反群体的社会心理
一、追随毛泽东和忠于毛泽东革命路线
二、对湖北省委、武汉市委领导当局的不满
三、改变不利的政治身份
四、青春期躁动、“英雄主义”的梦想
五、摆脱恐惧、寻求安全
第二节 工人造反群体的社会心理
一、改变自身的不利处境
二、对本单位当权派或对现状的不满
三、响应毛泽东号召和捍卫毛泽东革命路线
四、团体依附心理
五、投机心理
第三节 其他造反群体的社会心理
一、改变不利的政治处境、表达不公意见
二、改变生存现状
三、同情心理
四、其他心理
第四章 武汉群众造反组织产生的社会条件
第一节 文革前的意识形态教育
一、革命理想主义教育
二、教育要“红高于专”
三、提出“接班人”问题
第二节 倡导阶级路线和阶级斗争
一、倡导阶级路线
二、提倡阶级斗争
第三节 党的驯服工具和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一、“党的驯服工具”
二、学毛泽东著作和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第四节 理性与法制的缺失
一、理性的缺失
二、法制的缺失
第五节 毛泽东发动文革的“策略”
一、毛泽东与造反群体的利益契合点
二、发动文革的“工具”
第五章 反思与启示
第一节 反对个人迷信,提倡自由思想和人格独立
第二节 促进社会公正、机会平等,人人有上升渠道
第三节 否弃运动治国模式,健全民主与法治
第四节 拒绝盲目跟从,理性判断,坚定正确人生理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革”时期群众组织产生与社会心理探析[J]. 叶青.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9(04)
[2]“文化大革命”中北京的“四三派”和“四四派”[J]. 卜伟华. 中共党史资料. 2008(02)
[3]文革中红卫兵追随毛泽东的心理历史渊源[J]. 肖奇. 文史博览(理论). 2008(01)
[4]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武汉工业建设述论[J]. 易福才,涂天向. 中共党史研究. 2007(05)
[5]“文革”时期武汉地区有影响的群众组织[J]. 源清. 湖北文史. 2006(01)
[6]“文革”时期的农民“造反”组织及其活动管窥——以福建为个案的分析[J]. 赖正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7]“文革”时期红卫兵组织之特征——以福建红卫兵组织为个案的分析[J]. 叶青.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4)
[8]近期国内红卫兵运动研究综述与评析[J]. 王盛辉.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4(03)
[9]对“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政治实践和理论的历史反思[J]. 高飞乐.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3(04)
[10]理性的迷失:红卫兵的行为和心态[J]. 阚和庆. 党史博览. 2002(06)
博士论文
[1]“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根源研究(1956-1976)[D]. 孙康.武汉大学 2013
[2]“文化大革命”史研究30年述评[D]. 陈建坡.中共中央党校 2009
[3]“文革”时期福建群众组织研究[D]. 叶青.福建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政治运动中领袖和大众的心理分析[D]. 杨玲.山西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14774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四节 选题的重点难点
第二章 武汉群众造反组织概述
第一节 学生造反组织基本情况
一、新的反右运动
二、初露锋芒与夺权运动
三、秩序的恢复与反击“二月逆流”
四、两派武斗与“七二〇事件”
第二节 工人造反组织基本情况
一、潜在的造反工人
二、联合学生共同造反
三、绝地逢生与再反击
第三节 其他造反组织基本情况
一、造反缘起
二、结成组织
第三章 武汉群众造反组织产生的社会心理
第一节 学生造反群体的社会心理
一、追随毛泽东和忠于毛泽东革命路线
二、对湖北省委、武汉市委领导当局的不满
三、改变不利的政治身份
四、青春期躁动、“英雄主义”的梦想
五、摆脱恐惧、寻求安全
第二节 工人造反群体的社会心理
一、改变自身的不利处境
二、对本单位当权派或对现状的不满
三、响应毛泽东号召和捍卫毛泽东革命路线
四、团体依附心理
五、投机心理
第三节 其他造反群体的社会心理
一、改变不利的政治处境、表达不公意见
二、改变生存现状
三、同情心理
四、其他心理
第四章 武汉群众造反组织产生的社会条件
第一节 文革前的意识形态教育
一、革命理想主义教育
二、教育要“红高于专”
三、提出“接班人”问题
第二节 倡导阶级路线和阶级斗争
一、倡导阶级路线
二、提倡阶级斗争
第三节 党的驯服工具和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一、“党的驯服工具”
二、学毛泽东著作和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第四节 理性与法制的缺失
一、理性的缺失
二、法制的缺失
第五节 毛泽东发动文革的“策略”
一、毛泽东与造反群体的利益契合点
二、发动文革的“工具”
第五章 反思与启示
第一节 反对个人迷信,提倡自由思想和人格独立
第二节 促进社会公正、机会平等,人人有上升渠道
第三节 否弃运动治国模式,健全民主与法治
第四节 拒绝盲目跟从,理性判断,坚定正确人生理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革”时期群众组织产生与社会心理探析[J]. 叶青.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9(04)
[2]“文化大革命”中北京的“四三派”和“四四派”[J]. 卜伟华. 中共党史资料. 2008(02)
[3]文革中红卫兵追随毛泽东的心理历史渊源[J]. 肖奇. 文史博览(理论). 2008(01)
[4]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武汉工业建设述论[J]. 易福才,涂天向. 中共党史研究. 2007(05)
[5]“文革”时期武汉地区有影响的群众组织[J]. 源清. 湖北文史. 2006(01)
[6]“文革”时期的农民“造反”组织及其活动管窥——以福建为个案的分析[J]. 赖正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7]“文革”时期红卫兵组织之特征——以福建红卫兵组织为个案的分析[J]. 叶青.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4)
[8]近期国内红卫兵运动研究综述与评析[J]. 王盛辉.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4(03)
[9]对“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政治实践和理论的历史反思[J]. 高飞乐.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3(04)
[10]理性的迷失:红卫兵的行为和心态[J]. 阚和庆. 党史博览. 2002(06)
博士论文
[1]“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根源研究(1956-1976)[D]. 孙康.武汉大学 2013
[2]“文化大革命”史研究30年述评[D]. 陈建坡.中共中央党校 2009
[3]“文革”时期福建群众组织研究[D]. 叶青.福建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政治运动中领袖和大众的心理分析[D]. 杨玲.山西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14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91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