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懋业银行兴衰论
发布时间:2020-12-20 18:46
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中外合办银行的兴办高潮。此前,现代新式银行这一新生事物在中国还只是刚刚起步。在此后的约十年时间里,中外合办事业昙花一现般勃兴。北洋政权的跨台后,喧嚣一时的中外合办银行归于沉寂。中美合办中华懋业银行便是其中之一。该行从清末的1887年开始筹建,一直到民国九年(1920年)才正式开业,前后历时33年。但银行的存在时间却不到10年。而该行全部清理完毕已是新中国的1956年的事了。 与其它合办银行一样,中华懋业银行的兴衰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其原因既然与那个时代的大背景分不开,但作为合办事物的新尝试,它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人们去探讨。以中华懋业银行为例进行个案分析,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银行在机构建设、组织管理、人事安排、业务经营以及兑换券的发行等方面所做的开创性的工作,这是作为银行成功的一面,即所谓经验;同时,银行在协调中外行员的关系、内部系统、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以及监督银行管理层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是该行的失败的一面,即所谓教训。 具体而言,该行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20年2月各分行相继开业到1923年上半期为银行的起步和调整时期,此为第一阶段;从1...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 中华懋业银行从酝酿到成立
1 、 中美合办银行的酝酿
2 、 中美合办银行的成立
3 、 对中美合办银行成立原因的分析
二、 被寄于厚望的“新银行”
1 、 轰轰烈烈的开始
2 、 银行的股东、股本及经营特点
(一) 股东
(二) 股本
(三) 银行的经营特点
3 、 银行的组织机构
4 、 兑换券的发行
(一) 两次发行兑换券规则之比较
(二) 懋业银行发行的兑换券
(三) 对发行兑换券的几点认识
三、 从初期调整到中期繁荣
1 、 懋业银行初遇波折
(一) 美金股本转成银元问题
(二) 1923年的营业整顿
2 、 中期的短暂繁荣
(一) 繁荣时期的表现
(二) 繁荣的原因分析
四、 在动荡中走向衰退
1 、 繁荣背后的隐患
(一) 沉重的负荷
(二) 无底的深渊
(三) 内部纷争
(四) 唇亡齿寒
2 、 沪津两行严重亏损
(一) 沪行投机之风盛行
(二) 津行遭遇诈骗案
五、 最后的挣扎与停业清理
1 、 银行的改组
(一) 向中、交、金、大四行借款经过
(二) 集思堂入股
2 、 停业及清理
(一) 集思堂事件及其影响
(二) 懋业银行的清理
余论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华懋业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J]. 吴筹中,吴中英. 中国钱币. 1999(04)
[2]近代中国金融活动中的中外合办银行[J]. 汪敬虞. 历史研究. 1998(01)
[3]北洋政府外债的借新还旧及其经验教训[J]. 隆武华.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7(03)
[4]近代外人对华投资的影响因素剖析[J]. 王利华. 南开经济研究. 1997(02)
[5]论中国近代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J]. 李明伟. 甘肃社会科学. 1996(05)
[6]论清末民初中美商会的互访和合作[J]. 虞和平. 近代史研究. 1988(03)
[7]论北洋军阀官僚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活动[J]. 魏明. 近代史研究. 1985(02)
本文编号:2928368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 中华懋业银行从酝酿到成立
1 、 中美合办银行的酝酿
2 、 中美合办银行的成立
3 、 对中美合办银行成立原因的分析
二、 被寄于厚望的“新银行”
1 、 轰轰烈烈的开始
2 、 银行的股东、股本及经营特点
(一) 股东
(二) 股本
(三) 银行的经营特点
3 、 银行的组织机构
4 、 兑换券的发行
(一) 两次发行兑换券规则之比较
(二) 懋业银行发行的兑换券
(三) 对发行兑换券的几点认识
三、 从初期调整到中期繁荣
1 、 懋业银行初遇波折
(一) 美金股本转成银元问题
(二) 1923年的营业整顿
2 、 中期的短暂繁荣
(一) 繁荣时期的表现
(二) 繁荣的原因分析
四、 在动荡中走向衰退
1 、 繁荣背后的隐患
(一) 沉重的负荷
(二) 无底的深渊
(三) 内部纷争
(四) 唇亡齿寒
2 、 沪津两行严重亏损
(一) 沪行投机之风盛行
(二) 津行遭遇诈骗案
五、 最后的挣扎与停业清理
1 、 银行的改组
(一) 向中、交、金、大四行借款经过
(二) 集思堂入股
2 、 停业及清理
(一) 集思堂事件及其影响
(二) 懋业银行的清理
余论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华懋业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J]. 吴筹中,吴中英. 中国钱币. 1999(04)
[2]近代中国金融活动中的中外合办银行[J]. 汪敬虞. 历史研究. 1998(01)
[3]北洋政府外债的借新还旧及其经验教训[J]. 隆武华.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7(03)
[4]近代外人对华投资的影响因素剖析[J]. 王利华. 南开经济研究. 1997(02)
[5]论中国近代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J]. 李明伟. 甘肃社会科学. 1996(05)
[6]论清末民初中美商会的互访和合作[J]. 虞和平. 近代史研究. 1988(03)
[7]论北洋军阀官僚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活动[J]. 魏明. 近代史研究. 1985(02)
本文编号:2928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928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