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黎澍对“文化大革命”的研究和反思

发布时间:2020-12-28 16:58
  黎澍是中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史学家,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学术界的风云人物,史学理论的泰斗。他从事历史学研究40余载,一生笔耕不辍,发表论文近150篇,尤其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原因、思想根源等问题的研究和反思发人深省。可以说,他的学术成就与影响是卓著的、深远的,其“实事求是,以真理为一归,还历史本来面貌”的治史精神更为人所称道。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结合黎澍的学术生平,对黎澍关于“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思想根源及受重创的中国历史学如何发展等一系列具体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入的梳理、分析和论述,并着重探讨其史学思想和学术理念,期翼通过对黎澍关于“文化大革命”研究的探讨,由一个侧面展现出黎澍不平凡的学术征程。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
    1.2 学术史回顾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史料来源
第2章 黎澍研究“文化大革命”的动因
第3章 对“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的探讨
    3.1 通向“文化大革命”之路
    3.2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教条主义的批判
    3.3 彻底清理前苏联理论界的思想遗产
    3.4 学术贡献
第4章 对“文化大革命”发生的重要思想根源——封建主义的研究和批判
    4.1 研究的缘起
    4.2 黎澍对“文化大革命”中封建主义影响的认识
    4.3 对中国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彻底批判
    4.4 研究特点及学术价值
第5章 为挽救受“文化大革命”干扰、破坏的历史学而努力
    5.1 “文化大革命”对历史学的影响
    5.2 对历史学若干基本问题的新思考
    5.3 对历史学基本问题思考的学术价值
第6章 黎澍对“文化大革命”研究的史学特色和史学价值
    6.1 史学特色
    6.2 史学价值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黎澍与新时期的中国史学[J]. 郭福生.  文教资料. 2006(09)
[2]20世纪80年代的“新启蒙”与黎澍[J]. 王学典.  文史哲. 2002(02)
[3]思想史上的“八十年代”——新时期黎澍侧记[J]. 王学典.  学术界. 2002(01)
[4]忆奖掖后学的黎澍[J]. 丁磐石.  纵横. 2000(01)
[5]寒松纵老风标在──黎澍的史学精神[J]. 尹青.  历史教学问题. 1999(03)
[6]闪光的思想 无尽的怀念——回忆黎澍先生[J]. 蒋大椿.  史学理论研究. 1998(04)
[7]黎澍的“考求历史真实”及其他[J]. 徐宗勉.  历史研究. 1998(05)
[8]黎澍论学[J]. 丁伟志.  中国社会科学. 1998(04)
[9]不为古人所欺不为权势所屈的历史学家黎澍[J]. 丁守和.  炎黄春秋. 1998(04)
[10]翦伯赞、黎澍对史学与现实关系的反思[J]. 孙延杰.  史学理论研究. 1997(03)



本文编号:2944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944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4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