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四川难民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1 09:38
抗战时期的难民问题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利用有关档案文献资料,着重对抗战时期四川难民的概况、救济机构、救济政策、救济措施及实施效果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分析论述,目的是揭示其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特点,促使目前抗战史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全文共分四部分,5万余字。第一部分简要概述了抗战时期四川省难民的基本情况,包括四川省难民的产生的原因、人数、籍贯;第二部分列举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和四川省政府、社会各界针对四川难民所建立的机构以及所制定的各项救济政策;第三部分论述了抗战时期四川为救济难民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并就其各项措施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论述;第四部分重点对抗战时期四川难民救济的整体效果进行较为系统而深入的评价,并指出一些在救济难民过程中出现的不足。通过以上四个部分的评述,本文既充分肯定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和四川省政府、社会各界实施四川难民救济政策和救济措施所取得“稳定后方,支援前线”的积极效果,又指出了因受战时各种因素的制约,四川难民的救济存在诸多不足。通过整理和使用四川省成都市档案馆有关抗战时期四川难民救济问题的档案资料以及其他文献资料,本文对抗战时期四川难民的救济问题进...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难民的界定
二、学术回顾
三、选题意义
第一章 抗战时期四川难民问题的概况
一、四川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四川难民的来源和人数
第二章 抗战时期四川难民的救济机构及其政策
一、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难民救济机构的建立
二、抗战时期四川难民救济机构的建立
三、抗战时期四川难民救济政策的制定
第三章 抗战时期四川难民的救济措施
一、建立救济院
二、难民垦殖
三、介绍职业
四、难民教育
五、难民服役
六、疏散与配置
第四章 抗战时期四川难民救济的成效及不足
一、四川难民救济的成效
二、四川难民救济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代牡丹江地区移民与城市化进程[J]. 于春英.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5)
[2]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难民乡”问题初探[J]. 马雅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3]战祸、自然灾害与难民迁移——抗战时期安徽省个案研究[J]. 张根福. 民国档案. 2004(04)
[4]抗战时期难民收容所的设立及其特点[J]. 王春英. 抗日战争研究. 2004(03)
[5]沉重的历史省思——近代中国的乞丐及其职业化[J]. 池子华.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4(04)
[6]国民政府救难机制研究——以抗战时期为例[J]. 蔡勤禹. 零陵学院学报. 2003(04)
[7]抗战时期新桂系对内迁难民的救助[J]. 艾萍.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3(01)
[8]初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移难民的源流[J]. 张志红. 殷都学刊. 2002(01)
[9]陕甘宁边区难民救济问题初探[J]. 高冬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10]抗战初期世界红字会在浙江的难民救济活动述略[J]. 张根福. 浙江师大学报. 2000(05)
硕士论文
[1]抗战时期四川的乞丐问题研究[D]. 胡红娟.四川师范大学 2008
[2]抗战时期成都地区空袭救济研究[D]. 王洪力.四川师范大学 2008
[3]抗战时期四川成都的防空建设述论[D]. 刘俊.四川师范大学 2008
[4]抗战时期河南的难民问题与难民救济[D]. 赵燕.华中师范大学 2007
[5]国民政府时期四川省的救济院研究[D]. 熊维琳.四川师范大学 2005
[6]抗战时期重庆难民的救济[D]. 彭红碧.四川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49391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难民的界定
二、学术回顾
三、选题意义
第一章 抗战时期四川难民问题的概况
一、四川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四川难民的来源和人数
第二章 抗战时期四川难民的救济机构及其政策
一、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难民救济机构的建立
二、抗战时期四川难民救济机构的建立
三、抗战时期四川难民救济政策的制定
第三章 抗战时期四川难民的救济措施
一、建立救济院
二、难民垦殖
三、介绍职业
四、难民教育
五、难民服役
六、疏散与配置
第四章 抗战时期四川难民救济的成效及不足
一、四川难民救济的成效
二、四川难民救济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代牡丹江地区移民与城市化进程[J]. 于春英.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5)
[2]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难民乡”问题初探[J]. 马雅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3]战祸、自然灾害与难民迁移——抗战时期安徽省个案研究[J]. 张根福. 民国档案. 2004(04)
[4]抗战时期难民收容所的设立及其特点[J]. 王春英. 抗日战争研究. 2004(03)
[5]沉重的历史省思——近代中国的乞丐及其职业化[J]. 池子华.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4(04)
[6]国民政府救难机制研究——以抗战时期为例[J]. 蔡勤禹. 零陵学院学报. 2003(04)
[7]抗战时期新桂系对内迁难民的救助[J]. 艾萍.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3(01)
[8]初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移难民的源流[J]. 张志红. 殷都学刊. 2002(01)
[9]陕甘宁边区难民救济问题初探[J]. 高冬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10]抗战初期世界红字会在浙江的难民救济活动述略[J]. 张根福. 浙江师大学报. 2000(05)
硕士论文
[1]抗战时期四川的乞丐问题研究[D]. 胡红娟.四川师范大学 2008
[2]抗战时期成都地区空袭救济研究[D]. 王洪力.四川师范大学 2008
[3]抗战时期四川成都的防空建设述论[D]. 刘俊.四川师范大学 2008
[4]抗战时期河南的难民问题与难民救济[D]. 赵燕.华中师范大学 2007
[5]国民政府时期四川省的救济院研究[D]. 熊维琳.四川师范大学 2005
[6]抗战时期重庆难民的救济[D]. 彭红碧.四川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49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949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