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荷运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1 16:38
  本文所研究的反荷运动始发于1930年9月的“萧案”,直到1931年7月才告终止,持续约10个多月。运动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和参与,群众基础极为深厚。由于各种原因,运动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但是它提高了民众的政治觉悟,鼓舞了广大国民参与外交的积极性,其间国民所表现的坚韧民气和中华民族不甘屈服的精神,激励着国人继续为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民族的独立而奔走呐喊,推动了中华民族国民外交运动的进程。本人拟以反荷运动为切入点,对这次运动的国民外交做一些初步的探讨,剖析在这次运动中国民外交发展的状况,这也将有助于加强近代国民外交的研究。文章分为五大部分绪言主要介绍选题的缘起、研究状况、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分析反荷运动的背景。反荷运动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它既是民国时期国民外交运动高涨的产物,又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近代中荷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二章探讨反荷运动的历史轨迹。主要阐述了“萧案”的发生、发展、对荷外交后援会的建立与运动的后期活动。第三章和第四章具体研究“萧案”处理和“外争利权”,这是反荷国民外交运动的中心问题,这两章主要是围绕这两个问题,分析国民外交是怎么运作的...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状况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反荷运动的历史背景
    1.1 国民外交的兴起和发展
    1.2 近代中荷两国的特殊关系
    1.3 废约运动的进行
第二章 反荷运动的历史轨迹
    2.1 “萧案”的发生与运动的发端
    2.2 国内各界的反应与运动的发展
    2.3 “王戎被逐事件”与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2.4 对荷外交后援会的建立与运动的后期活动
第三章 “萧案”的处理
    3.1 “萧案”处理的双方态度与国民反应
    3.2 后援会为“萧案”积极努力
第四章 “外争利权”
    4.1 “外争利权”的要求
    4.2 “外争利权”的努力
第五章 反荷运动的历史评价
    5.1 运动的特点
    5.2 历史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初国民外交运动的对内转向分析[J]. 印少云.  江汉论坛. 2006(11)
[2]近代国民外交视角下的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J]. 贾中福.  贵州社会科学. 2005(04)
[3]近代中国国民意识的生成与国民外交[J]. 印少云.  学术论坛. 2005(06)
[4]1946年沈崇事件:南京政府的对策[J]. 左双文.  近代史研究. 2005(01)
[5]清末民初的国民外交思想论析[J]. 贾中福.  学术探索. 2004(12)
[6]近代中国的政府外交与“国民外交”[J]. 印少云.  学术研究. 2004(03)
[7]近代史上的“国民外交”[J]. 印少云.  甘肃社会科学. 2003(03)
[8]北洋时期的国民外交运动[J]. 印少云.  晋阳学刊. 2003(01)
[9]论华侨联合会的创建及其历史作用[J]. 杜裕根.  苏州大学学报. 2003(01)
[10]论20世纪初的中国国民外交[J]. 顾莹惠.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2(04)

博士论文
[1]20世纪20年代民间外交观念及其实践活动[D]. 周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本文编号:2949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949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7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