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1958年中国复员工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1 20:08
20世纪50年代的复员工作是新中国大规模复员工作的开端。新中国复员工作的开展,更多的是为了削减在全国财政支出中占庞大规模的军费,以应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财政压力。这一举措,除了缓解财政压力外,背后也有着兵役制度由志愿兵役制转变为义务兵役制的考量。但由于朝鲜战争爆发及随后的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应对战争重新成为了新中国的头等大事。这使得原有的复员计划被打破,大规模的复员工作被迫结束。随后进行的小规模复员工作则是在服从于战争的前提下,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同时,由于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中国兵役制度的转变被推迟,致使复员工作与整个兵役制度转变脱节。1951年6月以后,朝鲜战争进入僵持阶段,战争风险相对下降。随着战争及国民经济建设而来的财政压力日益增大,为了一面继续战争,一面进行国民经济建设,1952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转业建设和生产待命的口号下再次进行大规模的复员工作。1952年末国民经济基本恢复,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订,中国兵役制度转变加速,复员工作开始进入新的时期。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出台,义务兵役制度正式确立。该法律的出台,为复员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在义务兵役制度...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第一章 复员与复员军人
第一节 复员、复员军人
第二节 回乡转业建设与回乡转业建设军人
第三节 不同称呼的身份意义
第二章 宏观视野下的复员工作
第一节 财政压力与复员工作
第二节 抗美援朝中的复员工作
第三节 边打边建形势下的复员工作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第五节 复员机构的演变
第三章 个案分析:以临沂专区为例
第一节 工作重心的转变
第二节 模范复员军人
第三节 “一视同仁”要求的背后
第四节 寻求就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50-1958年湖北省复员军人安置研究[J]. 盛乐.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6(04)
[2]20世纪50年代围绕兵役制度的探索与争议[J]. 姬文波.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5(03)
[3]从军到民: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复员军人的角色转换[J]. 任同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4]试论一九五三年前后中国社会救助政策的调整[J]. 宋国庆,董国强. 中共党史研究. 2014(09)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兵役制度的历史贡献[J]. 刘爱民.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14(04)
[6]新中国救灾方针演变考析[J]. 蒋积伟.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4(02)
[7]1950年代乡村复员军人生活研究——以皖西北地区为中心[J]. 满永.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3(01)
[8]试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征兵制推行弊失的原因[J]. 龚喜林. 贵州文史丛刊. 2012(04)
[9]新中国60年我国兵役制度的变革、成就与发展趋势[J]. 李斌,钱立勇,汤运红.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0(03)
[10]简述四川省1950~1957年的复员军人安置[J]. 杨勇玲.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11)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的优抚制度研究[D]. 尹传政.中共中央党校 2013
[2]1950~1957年的退役军人就业安置[D]. 王众.山东大学 2007
[3]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1949-2002)[D]. 宋士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5
[4]中国国防战略演变研究(1949-2002)[D]. 房功利.中共中央党校 2004
硕士论文
[1]湖北省复员军人安置及其群体研究(1950-1958)[D]. 盛乐.华中师范大学 2017
[2]湖北省农村代耕工作研究(1949-1956)[D]. 李彩霞.华中师范大学 2017
[3]建国初期长寿县对复员军人安置工作的态度转变研究(1950-1955)[D]. 侯媛.西南大学 2017
[4]1950年代回乡复员军人问题研究[D]. 赵婷婷.华东师范大学 2016
[5]1949-1956年间南京市的社会救助政策与实践[D]. 宋国庆.南京大学 2014
[6]中国民政福利事业的历史发展与改革研究[D]. 孟嘉.南京师范大学 2012
[7]清末新军兵役制度研究[D]. 杨旭平.陕西师范大学 2012
[8]1950-1958年河北省退伍军人安置工作述论[D]. 马东明.河北师范大学 2010
[9]国民党政府兵役制度研究[D]. 夏静.山东师范大学 2009
[10]1949-1958年曲阜优抚工作述论[D]. 田慧敏.曲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51918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第一章 复员与复员军人
第一节 复员、复员军人
第二节 回乡转业建设与回乡转业建设军人
第三节 不同称呼的身份意义
第二章 宏观视野下的复员工作
第一节 财政压力与复员工作
第二节 抗美援朝中的复员工作
第三节 边打边建形势下的复员工作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第五节 复员机构的演变
第三章 个案分析:以临沂专区为例
第一节 工作重心的转变
第二节 模范复员军人
第三节 “一视同仁”要求的背后
第四节 寻求就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50-1958年湖北省复员军人安置研究[J]. 盛乐.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6(04)
[2]20世纪50年代围绕兵役制度的探索与争议[J]. 姬文波.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5(03)
[3]从军到民: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复员军人的角色转换[J]. 任同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4]试论一九五三年前后中国社会救助政策的调整[J]. 宋国庆,董国强. 中共党史研究. 2014(09)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兵役制度的历史贡献[J]. 刘爱民.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14(04)
[6]新中国救灾方针演变考析[J]. 蒋积伟.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4(02)
[7]1950年代乡村复员军人生活研究——以皖西北地区为中心[J]. 满永.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3(01)
[8]试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征兵制推行弊失的原因[J]. 龚喜林. 贵州文史丛刊. 2012(04)
[9]新中国60年我国兵役制度的变革、成就与发展趋势[J]. 李斌,钱立勇,汤运红.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0(03)
[10]简述四川省1950~1957年的复员军人安置[J]. 杨勇玲.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11)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的优抚制度研究[D]. 尹传政.中共中央党校 2013
[2]1950~1957年的退役军人就业安置[D]. 王众.山东大学 2007
[3]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1949-2002)[D]. 宋士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5
[4]中国国防战略演变研究(1949-2002)[D]. 房功利.中共中央党校 2004
硕士论文
[1]湖北省复员军人安置及其群体研究(1950-1958)[D]. 盛乐.华中师范大学 2017
[2]湖北省农村代耕工作研究(1949-1956)[D]. 李彩霞.华中师范大学 2017
[3]建国初期长寿县对复员军人安置工作的态度转变研究(1950-1955)[D]. 侯媛.西南大学 2017
[4]1950年代回乡复员军人问题研究[D]. 赵婷婷.华东师范大学 2016
[5]1949-1956年间南京市的社会救助政策与实践[D]. 宋国庆.南京大学 2014
[6]中国民政福利事业的历史发展与改革研究[D]. 孟嘉.南京师范大学 2012
[7]清末新军兵役制度研究[D]. 杨旭平.陕西师范大学 2012
[8]1950-1958年河北省退伍军人安置工作述论[D]. 马东明.河北师范大学 2010
[9]国民党政府兵役制度研究[D]. 夏静.山东师范大学 2009
[10]1949-1958年曲阜优抚工作述论[D]. 田慧敏.曲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51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951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