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教育部史地教育委员会研究(1940-1943)
发布时间:2021-01-03 04:58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模式与政局的走向具有鲜明的相近性,并不断形塑着国人构建现代国家教育的动向。在民族危机的驱使下,民族主义思想、救亡图存观念,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突显。抗战时期,这一路径尤为明显。战时,“政”与“学”的关系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互为表里,相寓其中。在此过程中,教育行政机构起到了融汇政学的桥梁作用。在抗战现实的语境下,史地教育一度成为政界与学界甚为关注的科目,除却自身所具备的发展学科教育的功能,亦被赋予了强烈的社会取向。为此,国民政府1940年4月于战时陪都重庆成立史地教育委员会。其为民国时期首个官方性质的发展史地教育的教育行政机构,也是国民政府教育部在抗战时期规划、指导历史、地理教育的重要部门。透过史地教育委员会的成立缘起、正式成立和具体运作,能够看出国民政府对于战时史地教育的重视。通过考察史地教育委员会的举措,亦可从侧面分析国民政府以史地教育加强思想统一,宣扬民族主义,强化战时民众动员的深层目标。并且,以此反映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以教育响应《抗战建国纲领》,这一战时教育政策之重要特点。同时,史地教育委员会作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唯一发展史地教育之行政机构,在完善国家史地教育...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学术史的回顾
(一) 关于史地教育委员会的学术史回顾
(二) 关于民国时期史地教育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三) 关于抗战时期教育部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四) 前人研究的空间与本文的预期目标
三、研究方案
第一章 史地教育委员会的成立
第一节 委员会的成立缘起
一、“不破不立”:民国史地教育的新发展与危机
二、“抗战建国”:史地教育之学、政相融
第二节 “建国教育之中心”——发展史地教育的行政机构
一、“战时须作平时看”:战时教育政策对委员会成立之影响
二、“以爱国为中心”:蒋介石与史地教育委员会的成立
三、委员会的章程及宗旨
第三节 委员会的人事构成
一、“荟萃一堂”:史地学者为主体
二、“百花齐放”:各机构代表为协同
第二章 全体会议——史地教育委员会的运作机制
第一节 以“提案”为核心的史地教育政策
一、委员的职能
二、各机构的参与
三、由“提案”到“政策”
第二节 规划史地教育:以会议周期为核心
一、制定史地教育计划
二、统筹史地教育进度
三、“年度工作总结”:会议总结机制的形成
第三节 管理与执行的结合:委员会的运转特点
一、史地教育政令化
二、学术思想统一化
三、以委员会为总领
第三章 “改进史地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与实践
第一节 “改进大中小学史地教育”
一、调查各级院校史地教育发展情况
二、“教材与设备”的编制
三、培养史地教育师资
第二节 “推动社会史地教育”——史地教育的全民化
一、“普及民众史地常识”:史地教育的新形式
二、凝聚民族精神:史地教育委员会与社会文化
第三节 构建专业史地研究机构
一、“设立中国史学会”:一波三折
二、“编辑抗战史料”:“接办抗战史料编辑室事宜”
第四章 史地教育委员会的深层关怀
第一节 政局与史地教育的行政指向
一、意识形态渗透:“党化教育”与史地教育
二、学术自由与史地教育委员会的把控
三、史地教育与政党之争
第二节 史地教育与民族主义
一、重“史”轻“地”:“确定史地学科民族立场”
二、“中华民族是一个”:边疆史地教育与民族团结
三、“汪伪”政权之建立与史地教育之应对
第三节 表里不一:史地教育委员会的尴尬处境
一、官方支持:“革命建国教育的中心科目”
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史地教育委员会之改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战时私立大学与国民政府教育部[J]. 韩戍. 民国研究. 2016(02)
[2]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北大派与南高派[J]. 许小青. 近代史学刊. 2016(02)
[3]1939~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西南边疆教育考察团考述[J]. 廖利明.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6(09)
[4]民国时期史地教育问题述评[J]. 吴豪. 文学教育(下). 2016(08)
[5]抗战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民族认同书写[J]. 张运君.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4)
[6]民族主义的再发现:抗战时期中国朝野对“中华民族”的讨论[J]. 黄克武. 近代史研究. 2016(04)
[7]民国史地教育发展启示——基于《大公报·史地周刊》[J]. 吴豪. 亚太教育. 2016(18)
[8]抗战时期的部校之争与政学关系——以私立大夏大学改国立风波为中心的研究[J]. 韩戍. 近代史研究. 2016(01)
[9]论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J]. 胡雪.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15(00)
[10]抗战通俗讲史的文化解读——以黎东方重庆讲史为中心[J]. 吕昕,陈黎黎. 中华文化论坛. 2015(10)
博士论文
[1]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及其行政制度研究[D]. 广少奎.华中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国难下的民族主义理论与教育[D]. 蔡文熙.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 李力.东北师范大学 2014
[3]蒋梦麟历史教育思想述论[D]. 秦晓鸥.华东师范大学 2011
[4]民初教育部研究(1912-1916)[D]. 王艳芝.陕西师范大学 2010
[5]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思潮研究[D]. 李治国.湖南科技大学 2007
[6]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教育政策论析[D]. 陈永莲.东北师范大学 2006
[7]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民族主义研究[D]. 邹丽慧.上海师范大学 2006
[8]中国近代史学理论与中学历史教育[D]. 俞雪梅.云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54361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学术史的回顾
(一) 关于史地教育委员会的学术史回顾
(二) 关于民国时期史地教育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三) 关于抗战时期教育部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四) 前人研究的空间与本文的预期目标
三、研究方案
第一章 史地教育委员会的成立
第一节 委员会的成立缘起
一、“不破不立”:民国史地教育的新发展与危机
二、“抗战建国”:史地教育之学、政相融
第二节 “建国教育之中心”——发展史地教育的行政机构
一、“战时须作平时看”:战时教育政策对委员会成立之影响
二、“以爱国为中心”:蒋介石与史地教育委员会的成立
三、委员会的章程及宗旨
第三节 委员会的人事构成
一、“荟萃一堂”:史地学者为主体
二、“百花齐放”:各机构代表为协同
第二章 全体会议——史地教育委员会的运作机制
第一节 以“提案”为核心的史地教育政策
一、委员的职能
二、各机构的参与
三、由“提案”到“政策”
第二节 规划史地教育:以会议周期为核心
一、制定史地教育计划
二、统筹史地教育进度
三、“年度工作总结”:会议总结机制的形成
第三节 管理与执行的结合:委员会的运转特点
一、史地教育政令化
二、学术思想统一化
三、以委员会为总领
第三章 “改进史地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与实践
第一节 “改进大中小学史地教育”
一、调查各级院校史地教育发展情况
二、“教材与设备”的编制
三、培养史地教育师资
第二节 “推动社会史地教育”——史地教育的全民化
一、“普及民众史地常识”:史地教育的新形式
二、凝聚民族精神:史地教育委员会与社会文化
第三节 构建专业史地研究机构
一、“设立中国史学会”:一波三折
二、“编辑抗战史料”:“接办抗战史料编辑室事宜”
第四章 史地教育委员会的深层关怀
第一节 政局与史地教育的行政指向
一、意识形态渗透:“党化教育”与史地教育
二、学术自由与史地教育委员会的把控
三、史地教育与政党之争
第二节 史地教育与民族主义
一、重“史”轻“地”:“确定史地学科民族立场”
二、“中华民族是一个”:边疆史地教育与民族团结
三、“汪伪”政权之建立与史地教育之应对
第三节 表里不一:史地教育委员会的尴尬处境
一、官方支持:“革命建国教育的中心科目”
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史地教育委员会之改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战时私立大学与国民政府教育部[J]. 韩戍. 民国研究. 2016(02)
[2]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北大派与南高派[J]. 许小青. 近代史学刊. 2016(02)
[3]1939~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西南边疆教育考察团考述[J]. 廖利明.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6(09)
[4]民国时期史地教育问题述评[J]. 吴豪. 文学教育(下). 2016(08)
[5]抗战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民族认同书写[J]. 张运君.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4)
[6]民族主义的再发现:抗战时期中国朝野对“中华民族”的讨论[J]. 黄克武. 近代史研究. 2016(04)
[7]民国史地教育发展启示——基于《大公报·史地周刊》[J]. 吴豪. 亚太教育. 2016(18)
[8]抗战时期的部校之争与政学关系——以私立大夏大学改国立风波为中心的研究[J]. 韩戍. 近代史研究. 2016(01)
[9]论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J]. 胡雪.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15(00)
[10]抗战通俗讲史的文化解读——以黎东方重庆讲史为中心[J]. 吕昕,陈黎黎. 中华文化论坛. 2015(10)
博士论文
[1]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及其行政制度研究[D]. 广少奎.华中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国难下的民族主义理论与教育[D]. 蔡文熙.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 李力.东北师范大学 2014
[3]蒋梦麟历史教育思想述论[D]. 秦晓鸥.华东师范大学 2011
[4]民初教育部研究(1912-1916)[D]. 王艳芝.陕西师范大学 2010
[5]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思潮研究[D]. 李治国.湖南科技大学 2007
[6]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教育政策论析[D]. 陈永莲.东北师范大学 2006
[7]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民族主义研究[D]. 邹丽慧.上海师范大学 2006
[8]中国近代史学理论与中学历史教育[D]. 俞雪梅.云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54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954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