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中国早期现代化(1898—1937)

发布时间:2021-01-05 14:38
  制度是理解历史的关键,是现代化变革的根本性因素。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社会制度变迁史。一个半世纪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核心问题,就是建立与其相适宜的社会政治制度框架问题。实践表明,制度变革的成效直接决定着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在中国,政治一向具有极强的弥散性,其在社会制度变迁过程中往往处于支配性的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建构具有明确现代化导向的、稳定、高效的政治制度体系,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关键性一步。然而,恰恰是为迈出这一步,中国差不多就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艰难历程。自1898年才进入制度层面改革的中国早期现代化(由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经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到民初军阀割据,直至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的统一)就是一个不断追求这种制度变迁的漫长曲折的历程。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探索性地运用当前经济科学领域比较流行的制度分析方法,即新制度主义,动态地描述和分析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试图从中找寻出有益的经验与教训,以期能对今日中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制度变迁有所启示。 本文除引言外,共分四个部分。前两部分展示论文的理论模式。其中,第一部分为现代化的一般理论。在学术界,已有诸多学者运用不同...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 分析前提Ⅰ:现代化的一般理论
    (一) 现代化理论的过去与现在
        1 、 现代化理论的内容
        2 、 现代化理论面临的挑战
        3 、 现代化理论的新发展
        4 、 后现代理论与现代化理论
    (二) 关于“现代化的阶段划分”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二、 分析前提Ⅱ: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
    (一) 制度的含义
    (二) 制度的构成
    (三) 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
        1 、 制度变迁的概念界定
        2 、 制度变迁的动因
        3 、 制度变迁的主体
        4 、 制度变迁的模型
    (四) 制度变迁理论的适切性分析
三、 制度变迁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一)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内涵
    (二) 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制度变迁的困厄
    (三) 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制度变迁的特点
四、 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制度变迁的理性思考
    (一) 关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短缺问题
    (二) 关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与制度选择问题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2958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958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a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