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四川

发布时间:2021-01-08 01:06
  “新县制”是国民政府统治后期县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它力图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为长期抗战做准备,二是怎样对基层实施有效的统治,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后一个问题。本文主要对四川省“新县制”的推行做较为详细的研究。通过“新县制”改革,四川省政府在行政机构方面,确立了县乡二级行政体制,改变了保甲功能,为地方自治提供了可能;在民意机构方面,建立了民意机构,推行了较为普遍的选举制度,推动了地方自治;在地方事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支持了抗战。但由于其在推行“新县制”的过程中存在着人才匮乏、经济困难、基层政治风气恶劣以及民主发展程度低等问题,加之“新县制”体制本身的不足,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基层统治体系,而是以“新地方精英”阶层来控制基层社会,因此,“新县制”推行并没有实现对基层有效控制的目的。本文共分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四川省推行“新县制”的背景、准备与计划;第二章主要对四川省“新县制”下行政机构的调整与运作、民意机构的建立与运作以及地方事业的建设作了详细的论述;第三章指出了四川省“新县制”的特点,并对四川省“新县制”在运作过程的中成绩与问题给予客观的评价。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四川省“新县制”实施的背景
    第一节 “新县制”制度框架的制定
    第二节 四川省实施“新县制”的准备与计划
第二章 四川省“新县制”实施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行政机构的调整与运作
    第二节 民意机构的建立与运作
    第三节 四川省“新县制”下的地方事业建设
第三章 四川省“新县制”运作的特点与评价
    一、四川省“新县制”运作的特点
    二、四川省“新县制”的评价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县各级组织关系图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新县制”下国民教育专制统治的强化[J]. 汪巧红.  理论月刊. 2006(12)
[2]民国时期新县制推行失败原因探究——以江西省为例[J]. 吴雯.  江西社会科学. 2006(10)
[3]论国民党新县制与地方自治的关系[J]. 陈雷.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4]国民政府十年(1939——1949)基层民意机关调查[J]. 周玉玲,陆建洪.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5]各省实施新县制推行地方自治成绩总检讨[J]. 忻知.  民国档案. 2005(03)
[6]国民政府改革基层参政制度的努力与成效——以20世纪40年代四川县政议事机构的设立及其运作为例[J]. 王春英.  社会科学研究. 2005(02)
[7]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的封建性[J]. 李国青.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3(06)
[8]抗日战争时期湖北新县制的推行与基层政权变革[J]. 徐旭阳,张泰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9]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乡镇保甲长[J]. 张勇,包树芳.  抚州师专学报. 2003(02)
[10]抗日时期广东国统区新县制下乡(镇)基层政权建设[J]. 张群.  广东史志. 2002(03)

博士论文
[1]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权力与地方社会控制—以1928—1949年川康地区县政整改为例[D]. 王春英.四川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民国后期江西推行新县制的历史考察[D]. 吴雯.江西师范大学 2003
[2]广东新县制下乡(镇)村基层政权建设(1940-1945)[D]. 张群.暨南大学 2003
[3]新县制下县各级民意机关研究[D]. 周玉玲.苏州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63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963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e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