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广东省大旱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8 14:37
  该文选取自然灾害中的旱灾为研究对象,以1943年灾情最为严重的广东省为研究范围。文章第一章为绪论,梳理与本课题相关的学术研究史、学术研究动态,重点分析研究该课题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二章叙述1943年广东省旱灾的概况与表现,尽可能真实全面地再现1943年广东省旱灾的悲惨场景。第三章着重分析1943年大旱灾给广东省造成的巨大危害,产生的严重而恶劣的影响。第四章主要考察这次旱灾发生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只有结合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来综合考察,才能全面认识灾害的实质,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启示。第五章分析1943年旱灾的赈灾状况,分为政府救济、民间义赈和其它救济形式三类,另外还分析了赈灾的实际效果。第六章针对前文论述进行反思总结,得出经验教训和启示,便于我们今天做好防灾救灾工作。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学术史回顾
    1.3 资料来源
    1.4 几点说明
第二章 1943 年广东省旱灾概况
    2.1 1943 年广东省主要受灾地区和旱灾状况
    2.2 各地旱灾的表现
        2.2.1 粮食失收,粮价飞涨
        2.2.2 饥民当时的食物
        2.2.3 难民潮
        2.2.4 罕见的人吃人现象
        2.2.5 大量人口死亡
第三章 1943年旱灾的严重危害
    3.1 旱灾与经济
        3.1.1 粮食减产、经济衰落
        3.1.2 社会动荡
        3.1.3 土地集中
    3.2 旱灾与道德
        3.2.1 人们丧失基本的道德观念
        3.2.2 人们漠视亲情
        3.2.3 “刁民增多”
第四章 1943 年旱灾的原因
    4.1 自然原因
    4.2 国民政府的原因
        4.2.1 国民党各级政府照旧征赋征税
        4.2.2 国民党官僚、奸商和地主趁灾发财
        4.2.3 国民党官员掩饰灾情
        4.2.4 国民党政府不重视水利工作
        4.2.5、国民党政府官员和地主对农民的抗旱措施的阻挠
        4.2.6 广东邻省江西、湖南、广西等省各自为政
    4.3 日本侵华战争的影响
        4.3.1 潮汕地区
        4.3.2 恩平县
        4.3.3 中山县
    4.4 其它原因
        4.4.1 农民抗灾能力低下
        4.4.2 科学技术的落后
第五章 1943 年广东旱灾的赈灾状况
    5.1 国民党政府广东当局的救援
    5.2 民间义赈
        5.2.1 旅居外省的广东人
        5.2.2 旅外侨胞
        5.2.3 其他社会各界人士的救援
    5.3 日伪政府的赈济措施
    5.4 赈灾的实际效果---以恩平县为例
第六章 1943 年广东旱灾的教训和启示
    6.1 必须注意社会因素对自然灾害的减缓或加剧作用
    6.2 必须在环境治理与科学技术方面加强防灾减灾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川灾救济会与抗战前夕的四川旱灾救济[J]. 杜俊华,吴仁明.  四川档案. 2007(01)
[2]地方系谱向国家场域的蔓延——1900—1901年的陕西旱灾与义赈[J]. 朱浒.  清史研究. 2006(02)
[3]晚清湖南旱灾研究[J]. 杨鹏程.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4]罕见的旱灾[J]. 王浩生.  四川档案. 2005(06)
[5]民国时期河南水旱灾害初步研究[J]. 苏新留.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4(03)
[6]对1928年陕甘灾荒及救济的考察[J]. 陈晓锋.  兰州大学学报. 2004(02)
[7]华洋义赈会的农村赈灾思想及其实践[J]. 刘招成.  中国农史. 2003(03)
[8]40年代“中原大饥荒”省思[J]. 雷颐.  南风窗. 2003(13)
[9]近500年我国特大旱灾的研究[J]. 谭徐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3(02)
[10]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述论[J]. 刘招成.  社会科学. 2003(05)



本文编号:2985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985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5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