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桢与晚清军事工业
发布时间:2021-01-21 22:01
19世纪中叶,以自强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揭开了我国军事工业近代化的序幕。丁宝桢作为一名有着儒家忠君爱国、经世致用思想的地方督抚,本着提高军队战斗力,对内维护封建统治、对外抵抗侵略的目的,以极大地热忱投身于这个具有历史进步性的潮流中,创办了山东机器局和四川机器局。但国内外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创办军事工业更主要地成为他海防战略和塞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他极为重视军事工业的发展。在创办过程中,他积极利用晚清军事工业前期发展中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同时也善于吸取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自己的探索,在军事工业布局、先进技术的采用、综合性建设、人才培养、自我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他创办的山东机器局和四川机器局均成为当时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省办中型兵工厂,在巩固国防、抵御外侮、促进近代工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对晚清军事工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因为客观条件及个人能力的限制,他没能将其创办的军事工业继续向前推进发展,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文章来源】: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 丁宝桢创办军事工业的缘起
2.1 儒家教育与时代变局的双重影响
2.2 武装军队和抵御外侮的双重需要
第三章 丁宝桢创办军事工业的实践
3.1 山东机器局的创办情况
3.2 四川机器局的创办情况
第四章 丁宝桢创办军事工业的有益探索
4.1 选址于内地的军工布局
4.2 勇于追求先进技术
4.3 无虞坐困的综合性建设
4.4 在实践中成长的技术人才培养方式
4.5 不用洋员的自我发展之路
第五章 丁宝桢创办军事工业的成功性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分析
5.1 洋务运动的促进作用及其局限因素
5.2 社会环境的促进作用及其局限因素
5.3 督抚职位的保障作用及其限制因素
5.4 个人素质的保障作用及其限制因素
第六章 丁宝桢创办军事工业的历史作用
6.1 自强御侮——为巩固国防和抵抗侵略做出了贡献
6.2 筚路蓝缕——开创了地方工业发展的先河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引证书目
致谢
附录A
附表1:晚清军事工业简表(1864—1894 年)
附表2:山东机器局支出经费及主要产品表 (1876-1886 年)
附表3:四川机器局支出经费及主要产品表 (1877-1887 年)
附录B 学习期间发表的文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丁宝桢为藏事致沈桂芬函[J]. 丁泽霆,垂健. 贵州文史丛刊. 2009(03)
[2]晚清工业企业引进洋员原委探析[J]. 黄道.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3]丁宝桢手订《年谱》稿本考录[J]. 郭其程,普伍胜. 文献. 2004(01)
[4]丁宝桢与四川机器局及其历史价值[J]. 曾绍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5]走近丁宝桢[J]. 袁华. 贵州文史天地. 2001(04)
硕士论文
[1]丁宝桢与地方民生(1867-1886)[D]. 姚美玉.东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91966
【文章来源】: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 丁宝桢创办军事工业的缘起
2.1 儒家教育与时代变局的双重影响
2.2 武装军队和抵御外侮的双重需要
第三章 丁宝桢创办军事工业的实践
3.1 山东机器局的创办情况
3.2 四川机器局的创办情况
第四章 丁宝桢创办军事工业的有益探索
4.1 选址于内地的军工布局
4.2 勇于追求先进技术
4.3 无虞坐困的综合性建设
4.4 在实践中成长的技术人才培养方式
4.5 不用洋员的自我发展之路
第五章 丁宝桢创办军事工业的成功性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分析
5.1 洋务运动的促进作用及其局限因素
5.2 社会环境的促进作用及其局限因素
5.3 督抚职位的保障作用及其限制因素
5.4 个人素质的保障作用及其限制因素
第六章 丁宝桢创办军事工业的历史作用
6.1 自强御侮——为巩固国防和抵抗侵略做出了贡献
6.2 筚路蓝缕——开创了地方工业发展的先河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引证书目
致谢
附录A
附表1:晚清军事工业简表(1864—1894 年)
附表2:山东机器局支出经费及主要产品表 (1876-1886 年)
附表3:四川机器局支出经费及主要产品表 (1877-1887 年)
附录B 学习期间发表的文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丁宝桢为藏事致沈桂芬函[J]. 丁泽霆,垂健. 贵州文史丛刊. 2009(03)
[2]晚清工业企业引进洋员原委探析[J]. 黄道.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3]丁宝桢手订《年谱》稿本考录[J]. 郭其程,普伍胜. 文献. 2004(01)
[4]丁宝桢与四川机器局及其历史价值[J]. 曾绍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5]走近丁宝桢[J]. 袁华. 贵州文史天地. 2001(04)
硕士论文
[1]丁宝桢与地方民生(1867-1886)[D]. 姚美玉.东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91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991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