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贵州保甲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9 23:32
  20世纪30、40年代,国民政府在贵州省内推行保甲制度,意图建立起行政、教育、经济、军事合一的地方组织,以实现加强地方社会的控制,奠定建国之地方基础的目的。1935年9月贵州省奉命以保甲取代“县乡闾邻”制度,经过两年的编查整理,初步建立起了县、区、联保、保甲的保甲组织结构,抗战爆发后贵州省政府继续全面的推行和调整保甲制度。一方面国民政府在贵州省推行保甲制度,编查保甲、严密保甲组织、训练保甲人员、厉行“连坐法”、办理保甲事务。同时以保甲为载体厉行禁政、整理赋税、发展卫生事业、强化警卫组织、完善保安制度、发展合作事业、推行乡镇造产、改革兵役制度、发展教育事业,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保甲制度在贵州并没有发挥出统治者理想的作用。由于地方社会精英不愿担任保甲职员,长久以来形成的国家借助士绅阶层控制基层社会的模式遭到破坏,土豪劣绅伺机窃取了基层社会的控制权。国民政府对保甲制度设计的弊端和各级政府的推行不力,保甲人员的选用不当,素质低下,保甲经费不断增加,沉重的兵役,劳役和赋税负担,引发了民众的不满,进而出现民众与政府的对立,也影响到了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国民政府借保甲制度实现贵...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Summary
导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资料准备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五、研究思路
第一章“剿匪清乡”与权力渗透:国民政府中央势力入黔及保甲制度在贵州的建立
    第一节 以军驭政:军阀控制下的贵州地方社会
    第二节 保甲取代自治:保甲制度在贵州的初步建立
    第三节 自卫保甲:保甲制度下国家权力的渗透与社会控制
第二章 稳定后方:抗战初期贵州保甲制度的强化
    第一节 整顿保甲:吴鼎昌入黔主政与贵州保甲的充实
    第二节 蓄力抗战:强化贵州保甲的驱动力
第三章 抗战建国:新县制的实施和保甲制度的调整
    第一节 实施新县制:行政区划的调整和保甲的重新编组
    第二节 管教养卫:新县制下保甲制度的职能
第四章 弊大于利:抗战时期贵州保甲制度的作用和弊端
    第一节 强调治安:新县制实施前保甲制度在贵州推行的职能和作用
    第二节 服务抗战:新县制实施后贵州保甲制度的职能和作用
    第三节 流弊丛生:抗战时期贵州保甲制度的弊端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保甲性质的转变——以浙江省为中心[J]. 杨焕鹏.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2]国民政府时期保甲制度在江西的推行及其影响[J]. 徐腊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4)
[3]民国时期保甲制度在新疆的推行[J]. 石向焘.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08(02)
[4]论新县制时期的保甲制度[J]. 范国权.  档案与史学. 1999(02)
[5]民国保甲制度兴起的历史考察[J]. 王云骏.  江海学刊. 1997(02)
[6]民国保甲制度研究述评[J]. 朱德新.  安徽史学. 1996(01)
[7]国民党南京政府保甲制度述论[J]. 谢增寿.  南充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04)



本文编号:3007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007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d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