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孟子》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3 05:00
本文绪论部分论述《晚清〈孟子〉学研究》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为晚清《孟子》学发展概述。由晚清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入手,对晚清《孟子》学发展的整体特点做出评判。第二章为晚清《孟子》考据学研究。晚清《孟子》考据学相关著作数量众多,研究内容广泛。本文选取俞樾《孟子平议》、于鬯《香草校孟子》和桂文灿《孟子赵注考证》三部著作作为研究对象,涉及到文本校勘、字词训诂、史实考证、赵岐注、伪孙奭疏等多个方面,能够比较全面地表现这一时期《孟子》考据学的面貌。同时选取陈澧所著《东塾读书记》中《孟子》,涉及《孟子》字词训诂的同时又兼具义理的阐发,是这一时期汉宋调和主张较为成功的尝试。第三章为晚清理学视域下《孟子》学。晚清理学家中孟学研究较突出的是湖湘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泽南与桐城派学人方宗诚。湘、皖是当时理学重镇,这两位学者的研究基本代表了晚清理学注孟的大概理论风貌。在时代巨变下,这一时期理学出现了更多经世的理论关怀,这在其《孟子》学著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罗氏借注文抨击时政、方氏阐发孟子的富教之方等等。但总体上仍他们仍承袭前理学家的陈旧话题,罗氏着重阐发性善、辨析义利并尊朱抑王,而方氏亦谨遵朱...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晚清《孟子》学发展概述
第一节 晚清《孟子》学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 晚清《孟子》学发展的特点
第二章 晚清考据学视野的《孟子》学研究
第一节 晚清考据学视野的《孟子》学研究概述
第二节 晚清《孟子》考据的高峰:俞樾《孟子平议》
第三节 “后出转精”的考据佳作:于鬯《香草校孟子》
第四节 《孟子》赵注的研究:桂文灿《孟子赵注考证》
第五节 汉宋合流趋势下的《孟子》研究:陈澧《孟子读书记》
第三章 晚清理学视域下的《孟子》学研究
第一节 晚清理学视域下的《孟子》学研究概况
第二节 湖湘理学的《孟子》研究:罗泽南《读孟子札记》
第三节 桐城派学人的《孟子》研究:方宗诚《读论孟笔记》
第四章 晚清公羊派的《孟子》学研究
第一节 晚清公羊派《孟子》学研究概况
第二节 融合中西的孟学创新之作:康有为《孟子微》
第三节 梁启超《读〈孟子〉界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晚清《孟子》学主要著作书目
后记
本文编号:3015941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晚清《孟子》学发展概述
第一节 晚清《孟子》学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 晚清《孟子》学发展的特点
第二章 晚清考据学视野的《孟子》学研究
第一节 晚清考据学视野的《孟子》学研究概述
第二节 晚清《孟子》考据的高峰:俞樾《孟子平议》
第三节 “后出转精”的考据佳作:于鬯《香草校孟子》
第四节 《孟子》赵注的研究:桂文灿《孟子赵注考证》
第五节 汉宋合流趋势下的《孟子》研究:陈澧《孟子读书记》
第三章 晚清理学视域下的《孟子》学研究
第一节 晚清理学视域下的《孟子》学研究概况
第二节 湖湘理学的《孟子》研究:罗泽南《读孟子札记》
第三节 桐城派学人的《孟子》研究:方宗诚《读论孟笔记》
第四章 晚清公羊派的《孟子》学研究
第一节 晚清公羊派《孟子》学研究概况
第二节 融合中西的孟学创新之作:康有为《孟子微》
第三节 梁启超《读〈孟子〉界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晚清《孟子》学主要著作书目
后记
本文编号:3015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015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