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中华民国留日学生救国团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7 06:32
中华民国留日学生救国团是由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发起、组织和成立的,旨在抵抗日本引诱中国政府所签订的《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目前,关于1918年留日学生归国运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皆聚焦于归国运动,对留日学生救国团涉及较少。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广泛搜集报刊杂志、档案回忆录等资料,调整角度,以救国团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留日学生救国团成立的背景,指出《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是救国团成立的直接原因。其次论述救国团在国内的各项活动及社会各阶层的回应。救国团成员分三队回国,在国内掀起抗日浪潮。在救国团的组织下,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学生进行了请愿活动,呼吁政府拒约,号召各阶层联合抗约。救国团还发行报刊,计划开办大学。对此,政府竭力压制。与此同时,社会部分阶层却给予救国团援助,使救国团暂缓危机。最后分析救国团沉寂的原因及其活动的影响。由于立场不同,救国团的归国运动遭到了中日政府的联合镇压,加以救国团经验不足,缺乏群众基础,最终沉寂下来。尽管救国团没有实现其拒约抗约的初衷,但是救国团的此次活动对中日两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导论
第1章 留日学生救国团的成立
1.1 近代以来的留学日本浪潮
1.1.1 留学日本的起因
1.1.2 留日浪潮兴起
1.2 国家观念和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1.2.1 国家观念的转变
1.2.2 民主思想的深入
1.3 留日学生救国团的成立过程与归国历程
1.3.1 《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签订
1.3.2 留日学生救国团的成立与归国
第2章 留日学生救国团的国内活动及社会反应
2.1 留日学生救国团的主要活动
2.1.1 留日学生在各省请愿
2.1.2 留日学生发行报刊、创办大学
2.2 社会各阶层对救国团活动的反应
2.2.1 政府的训斥
2.2.2 社会部分阶层的响应
第3章 留日学生救国团的消弭原因和活动影响
3.1 留日学生救国团沉寂的原因
3.1.1 中日政府联合压制
3.1.2 留日学生缺乏群众基础
3.2 留日学生救国团活动的影响
3.2.1 是五四运动的先声
3.2.2 进一步揭露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本质
3.2.3 培养了一批革命者
3.2.4 中日政府对中国学生留学日本的态度转变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李达由爱国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J]. 廖雅琴. 理论界. 2005(S1)
[2]留日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探析[J]. 崔新明.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02)
[3]1918年留日学生救国团活动述评[J]. 田雪梅.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8)
[4]留学生与五四爱国运动[J]. 周棉.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0(04)
[5]1918年中国青年学生反对《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斗争[J]. 刘焕明. 世纪桥. 2000(03)
[6]尘封半个世纪的“五四”先驱王希天[J]. 陈铁健. 中共党史研究. 1999(04)
[7]“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新探[J]. 徐文生,吴正俊. 江海学刊. 1999(03)
[8]留日学生与五四运动[J]. 王友平. 社会科学研究. 1999(03)
[9]“五四” 爱国运动的先声——《中华民国留日学生救国团》的成立[J]. 张惠芝.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6)
[10]五四运动起因新观点综述[J]. 高峻. 党史研究与教学. 1997(06)
硕士论文
[1]中华学艺社研究[D]. 欧阳亮.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21825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导论
第1章 留日学生救国团的成立
1.1 近代以来的留学日本浪潮
1.1.1 留学日本的起因
1.1.2 留日浪潮兴起
1.2 国家观念和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1.2.1 国家观念的转变
1.2.2 民主思想的深入
1.3 留日学生救国团的成立过程与归国历程
1.3.1 《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签订
1.3.2 留日学生救国团的成立与归国
第2章 留日学生救国团的国内活动及社会反应
2.1 留日学生救国团的主要活动
2.1.1 留日学生在各省请愿
2.1.2 留日学生发行报刊、创办大学
2.2 社会各阶层对救国团活动的反应
2.2.1 政府的训斥
2.2.2 社会部分阶层的响应
第3章 留日学生救国团的消弭原因和活动影响
3.1 留日学生救国团沉寂的原因
3.1.1 中日政府联合压制
3.1.2 留日学生缺乏群众基础
3.2 留日学生救国团活动的影响
3.2.1 是五四运动的先声
3.2.2 进一步揭露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本质
3.2.3 培养了一批革命者
3.2.4 中日政府对中国学生留学日本的态度转变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李达由爱国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J]. 廖雅琴. 理论界. 2005(S1)
[2]留日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探析[J]. 崔新明.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02)
[3]1918年留日学生救国团活动述评[J]. 田雪梅.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8)
[4]留学生与五四爱国运动[J]. 周棉.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0(04)
[5]1918年中国青年学生反对《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斗争[J]. 刘焕明. 世纪桥. 2000(03)
[6]尘封半个世纪的“五四”先驱王希天[J]. 陈铁健. 中共党史研究. 1999(04)
[7]“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新探[J]. 徐文生,吴正俊. 江海学刊. 1999(03)
[8]留日学生与五四运动[J]. 王友平. 社会科学研究. 1999(03)
[9]“五四” 爱国运动的先声——《中华民国留日学生救国团》的成立[J]. 张惠芝.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6)
[10]五四运动起因新观点综述[J]. 高峻. 党史研究与教学. 1997(06)
硕士论文
[1]中华学艺社研究[D]. 欧阳亮.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21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021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