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府基层赈灾实证研究——以江苏淮河流域水灾为中心(1912—1916)

发布时间:2021-02-11 12:39
  民国初年,江苏淮河流域水灾泛滥,具有数量多、频繁发生、范围广、危害重等特征。各级政府努力应对灾情,施行设置赈灾机构、开展急赈、筹集赈灾物资、蠲缓、重视水利事业、加强天气预报、管理社会赈灾力量等多种措施,取得一定的赈灾成绩;部分举措体现出时代性,在新旧赈灾举措的交互中,基本顺应了彼时赈灾的实际情况,体现出部分赈灾近代化的积极意义。民初北京政府赈灾存在财政拮据、官员素养不高、政治秩序失序等不足,不利于赈灾工作的进行,影响了赈灾成效。 

【文章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0(06)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地理及灾害概况
    (一)地理概况
    (二)灾况
二、赈灾举措
    (一)设置赈灾机构
    (二)开展急赈
    (三)筹集赈灾物资
    (四)蠲缓
    (五)重视水利事业
    (六)加强天气预测
    (七)管理社会赈灾力量
三、评价
    (一)成绩
    (二)不足
结语



本文编号:3029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029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5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