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近代芜湖口岸的“街角社会”

发布时间:2021-02-12 10:42
  安徽芜湖是清末皖江乃至长江流域重要的"通商口岸"城市,在近代新旧更替的社会转型中,芜湖口岸的城市亚文化逐渐兴起并且不断活跃,"街角社会"的活动空间和控制能力不断放大,使整个社会日益趋向"失范"。无论是立足今天国内"扫黑除恶"的现实背景,还是学术研究的理论需要,关注城市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此类问题都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近代芜湖口岸城市亚文化繁荣的条件,概述了"街角社会"的构成内容,认为近代口岸城市"街角社会"一方面反映出旧中国的黑暗,另一反面为革命进步活动创造了适宜发展的社会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为芜湖成为近代安徽民主革命事业的策源地提供了条件。 

【文章来源】: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9(02)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存续之间:近代芜湖口岸“街角社会”兴起的条件
二、分解重构:近代芜湖口岸“街角社会”的内部结构
三、转型烙印:近代芜湖口岸“街角社会”的特征及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国时期的安徽人口[J]. 房列曙.  安徽史学. 2008(04)
[2]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J]. 李蓓蓓,徐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3]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变迁[J]. 高丙中.  社会学研究. 1997(01)
[4]西方传教士在安徽的早期活动[J]. 翁飞,张勤.  安徽史学. 1985(06)



本文编号:3030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030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3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