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运森编《新学制历史教科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5 02:44
  历史教科书是进行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历史教育所要传递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要通过历史教科书这一载体,因此对于历史教科书的研究具有很大的价值与意义,是历史教育研究中的重要一环。民国历史教科书的编撰作为历史教科书编撰百年史的开端,其改革与发展的历程,留下来的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历史教科书遗产,都对当下教科书编撰产生巨大的影响与借鉴意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要时常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才能将未来的路走得更好,新世纪以来,民国历史教科书的编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为本文所要探讨的《新学制历史教科书》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与积淀。本文所论《新学制历史教科书》是民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一本,是在1922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的指导下编撰的,由于其开创了历史教科书编撰中外史混编的专题史模式,再加上学界目前对于其研究成果较少甚至空白,其价值未被充分发掘,因此笔者想要为此做一些工作与努力。对《新学制历史教科书》的研究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新学制历史教科书》进行概述,首先,介绍该教科书编撰的背景,其所处的时代特征、时代思潮、该阶段的学制、课程标准、学...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民国历史教科书编写的研究
        二、关于民国新学制下历史教科书编写的研究
        三、关于傅运森编《新学制历史教科书》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目标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手段
        一、文献研究法
        二、对比分析法
        三、数字统计法
第一章 《新学制历史教科书》概述
    第一节 《新学制历史教科书》的编撰背景
        一、晚清民初的学制改革
        二、《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的颁布
        三、一批著名教育家的推动
        四、“平民教育”思潮的涌起
        五、学校教育与教材出版的持续发展
    第二节 《新学制历史教科书》的编者及校订者
        一、编者生平及学术成果
        二、校订者简介
    第三节 《新学制历史教科书》的版本
第二章 《新学制历史教科书》结构研究
    第一节 编排体例
        一、混编体系的问世
        二、以“人类文明的变迁”串联线索
    第二节 课文结构
        一、注释
        二、插图
        三、前言的设置
        四、标记与字体字号
第三章 《新学制历史教科书》内容研究
    第一节 选文情况
    第二节 语言风格
    第三节 内容与思想分析
        一、进化史观的指导
        二、政治、经济、文化史的融合
        三、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四、关注民众的日常生活
        五、渗透世界主义思想
第四章 《新学制历史教科书》价值研究
    第一节 对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参考价值
        一、混编体系的开创及参考价值
        二、历史教科书的编写需具有综合的眼光
        三、历史教科书的编写需遵循系统性、通俗性的编写原则
        四、不断完善历史教科书的编审制度
    第二节 对历史教育的参考价值
        一、明确历史教育的核心目的
        二、正确认识历史教育的功能
        三、重视历史教育中时空观念与概念解释能力的培养
        四、在学习先进的基础上坚持走“本土化”道路
绪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民国早期教科书的价值取向之演变——以“辛亥革命”的内容为例[J]. 李静宜,王嘉.  吕梁学院学报. 2016(03)
[2]呈现“活的历史”:《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的编写启示[J]. 马曙慧.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5(09)
[3]“从地理谈起”:晚清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书写模式[J]. 姚正平.  史学理论研究. 2015(01)
[4]论20世纪20年代新学制改革中的历史教科书[J]. 朱煜,郝佩林.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4(09)
[5]《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与顾颉刚的史学思想[J]. 王红霞.  史学月刊. 2014(08)
[6]一件关乎民国年间政、学、商三界的重大事件——1929年《本国史》教科书案新探[J]. 李长银.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4(05)
[7]新史学与清末历史教科书的编纂[J]. 魏蔚,刘永祥.  运城学院学报. 2014(01)
[8]1922年新学制教科书的多样化探索及启示[J]. 吴小鸥,李想.  课程教学研究. 2013(04)
[9]吕思勉《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述评[J]. 张汉林.  历史教学问题. 2013(01)
[10]民族主义与历史知识的重构——以民国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四大发明”表述为例[J]. 张国荣.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硕士论文
[1]陈衡哲《西洋史》历史教育思想探析[D]. 王晶晶.聊城大学 2016
[2]吕思勉本国史教科书编撰研究[D]. 吴媛媛.上海师范大学 2016
[3]清末新学制下中学世界史教科书研究[D]. 韩齐.河南师范大学 2015
[4]民国时期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文化取向研究[D]. 张静静.信阳师范学院 2014
[5]民国时期中学外国史教科书初探[D]. 沈军.湖南师范大学 2013
[6]商务印书馆与近代中学历史教科书编撰(1904-1937年)[D]. 李玉莹.扬州大学 2007
[7]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D]. 王友军.浙江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34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034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8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