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康藏纠纷研究(1930-1940)

发布时间:2021-02-25 14:03
  民国肇建,中央政府忙于政治的争斗以及东南地区的政治整合,对边疆地区控制大为松弛,致使地方势力活跃,地方主义甚嚣尘上。其时,同为地方政府的川边(西康)、西藏之间,先后爆发了三次冲突甚至战斗,史称“康藏纠纷”。1930年6月西康地区甘孜县大金寺、白利土司为争夺寺产而发生械斗,县知事韩又琦延请驻康的川军入甘孜防范,大金寺则向驻德格的藏军德墨色代本请援,康藏两军遂进入对峙之态。康军排长李哲生的阵亡打破了僵持的局面,康藏双方交火,揭开了第三次康藏纠纷的序幕。在南京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的一再敦促下,同为地方军队的康军率先撤军,藏军却暗中增兵备战。随后藏军进攻驻甘康军,并将康军逼退至炉霍一线待援。蒙藏委员会一面电饬达赖喇嘛停止进攻,一面派员与西藏方面谈判。刘文辉、唐柯三等地方、中央要员建议以武力解决事端,而中央政府从恢复与西藏地方政府关系正常化的大局出发,希望能和平解决纠纷。在这样的背景下,唐柯三通过助手刘赞廷,与藏军琼让代本签订了《八项条件》,由此引起西康民众与刘文辉的强烈反对。蒙藏委员会特派员唐柯三的“赴康调停”,是国民政府直接干预康藏事务的尝试,但由于中央政府“力有不逮”,西藏地方亦消极应对,唐...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的框架、使用资料及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康”与“西康”
        1.4.2“康藏纠纷”
2 第三次康藏纠纷的爆发及国民政府的应对
    2.1 第三次康藏纠纷前的国内外局势及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
        2.1.1 第三次康藏纠纷前的国内外局势
        2.1.2 英国及英印政府影响下的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间的关系
    2.2 第三次康藏纠纷的缘起
    2.3 国民政府对康案的调解——以唐柯三的入康调停为中心
        2.3.1 唐柯三正式调停前的西康局势
        2.3.2 唐柯三在康调停及失败
    2.4 刘文辉对康案的办理及大白事件的最终解决
3 第三次康藏纠纷中的各方博弈
    3.1 南京国民政府在干预康藏事务方面“力有不逮”
    3.2 西藏地方在第三次康藏纠纷中的态度及考量
        3.2.1 达赖喇嘛的新政与“班达纠纷”
        3.2.2 西藏地方政府在康案调停中的主张
    3.3 川康地方政府对于康案的影响
        3.3.1 川康政局对康案的影响
        3.3.2 刘文辉对康案的影响
    3.4 康籍人士对于大白事件的认识及影响
    3.5 英国及英印政府对于“康藏纠纷”的干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英国构建“印度安全”战略与中印边界争端问题的源起[J]. 张世均.  思想战线. 2015(01)
[2]再论1930年谭云山晋见十三世达赖喇嘛[J]. 王川.  民族研究. 2014(03)
[3]历史上达赖与班禅两大系统矛盾成因探幽[J]. 星全成.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4]20世纪前半期的康藏纠纷研究综述[J]. 潘瑞国.  学理论. 2013(24)
[5]大白事件与第三次康藏纠纷的起因问题[J]. 王海兵.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2(05)
[6]再探十三世达赖与九世班禅的矛盾成因[J]. 陈柏萍.  青海民族研究. 2012(04)
[7]诺那事件浅析[J]. 余林.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06)
[8]论民国时期电报公文的收发处理——以甘肃省档案馆所藏民国电报为例[J]. 田素美,高晓波.  档案. 2011(02)
[9]任乃强先生对西康建省的贡献[J]. 任新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10)
[10]权力政治与地方自治:20世纪30年代的“康人治康”运动[J]. 友珍.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硕士论文
[1]西康省制进程中的权力角逐与政治秩序建构[D]. 史培寅.中央民族大学 2012
[2]论西康建省及其历史作用[D]. 王永斌.西藏民族学院 2012
[3]刘文辉治理西康的实践及其思想评述[D]. 廖华西.四川师范大学 2011
[4]格桑泽仁事件研究[D]. 余林.四川师范大学 2008
[5]试析1930—1940年中央与西藏地方之关系[D]. 杜丽娴.中央民族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51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051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1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