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国共磨擦及其善后谈判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5 06:24
  第二次国共磨擦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第一次国共磨擦后,中共在华北占据了优势地位,国民党必欲限制中共力量的发展,而中共坚持其独立自主经营华中的政策是皖南事变——即第二次国共磨擦产生的根源。在第二次国共磨擦中,中共的武装力量受到了很大损失,但也由此摆脱了与国民党的隶属关系而取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后,国共双方于1942—1943年为重新调整双方关系而进行了谈判,但是由于国民党方面要求太高,因而一场历时8个月的谈判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而中共在皖南事变后在军事和政治方面均逐渐加强了自身的力量,在以后的时间里逐步完成了对国民党的替代过程。本文的引言部分,对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做了简要的概括与总结,提出了写作本论文所要达到的目标。本文的主体将从三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介绍第二次国共磨擦产生的历史背景,包括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到第一次国共磨擦期间,国民党对内政策的变化以及第一次国共磨擦后国共两党对新四军北移时间、路线的交涉两个方面。第二部分,分析第二次国共磨擦后两党的基本关系,力图从中共对事变的舆论宣传与对国民党召开的国民参政会的态度入手,说明第二次国共磨擦后中共对国民党政权认识的变化。第三部分,介绍...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由华北转向华中的国共冲突
    (一) 国民党提出彻底划分两党作战区域
        1、第一次国共磨擦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开始占据了优势
        2、华中地区两党新的争夺与国民党“中央提示案”的出台
        3、围绕新四军移动时间、路线国共两党之间的交涉
    (二) 接近全面破裂的国共关系
        1、第二次国共磨擦
        2、中共就如何应对皖南事变的艰难抉择
二、国民党继续抗战与对中共适当妥协并存
    (一) 国共两党的政治攻防战
        1、共产党的反内战宣传与国民党的尴尬处境
        2、围绕中共出席参政会国共双方的较量
    (二) 蒋介石约毛泽东直接谈判未能实现
三、国共两党的正式谈判
    (一) 国共两党改善关系的互访活动
        1、林彪的重庆之行
        2、郑延卓赴延赈灾
    (二) 具体的谈判过程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周恩来与抗战初期的五次国共谈判[J]. 吕春.  钟山风雨. 2007(03)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国共关系解析[J]. 黄福寿.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05)
[3]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与国共关系变化之分析[J]. 黄琨.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2(06)
[4]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至皖南事变国共关系之我见[J]. 刘育钢.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1(06)
[5]论《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抗战的实际影响[J]. 李嘉谷.  抗日战争研究. 1998(01)
[6]关于项英与皖南事变的几个问题——答金冶同志[J]. 王辅一.  抗日战争研究. 1997(02)
[7]抗战时期苏联对华战略与国共摩擦[J]. 齐彪.  民国档案. 1996(04)
[8]抗战前期国共两党共建一个“大党”的谈判[J]. 习五一.  抗日战争研究. 1996(01)
[9]一次为毛泽东重庆之行埋下伏笔的国共谈判(下)[J]. 段泽源,明二将.  党史纵览. 1996(01)
[10]试论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国共关系的制约和影响[J]. 孙光辉.  河南社会科学. 1995(04)



本文编号:3064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064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6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