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蒋介石对日外交中的“和平”策略

发布时间:2021-03-10 13:57
  1926年-1945年,蒋介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在对日外交上采用了不同的外交策略,主要表现为:一、1926年-1930年,蒋介石在“矛盾中求和平”的外交策略。在这个时期,蒋介石以北伐为主要革命目标,进行“武力统一”中国,在这一目标原则下,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思想端倪初显,为此,他积极寻求与日亲善外交。在对中国时政影响最大的日本“币原外交”和“田中外交”的交涉中,蒋介石期望通过“亲日外交”,在矛盾中寻求和平,向日本寻求外援,也为其“北伐大业”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同时,在交涉中,蒋介石把握了一定的领土与主权的外交原则,表现出了一定的民族意识。在其外交服务于北伐的原则下,他在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交涉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软弱妥协的态度,如对“济南惨案”的交涉就是一例。二、1931年-1935年,蒋介石在“妥协中求和平”的外交策略。日本帝国主义在蒋介石政权不稳、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对此,蒋介石在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下,在其弱国意识、惧怕心理的状态下,对日步步妥协退让,企望在妥协中寻求和平。于是,在其不抵抗的政策下,整个东北迅速沦陷。尽管...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 矛盾中求“和平”(1926年-1930年)
    (一) 日蒋“亲善”与矛盾
    (二) 寻求中日“亲善合作”
    (三) 回避与日本的直接交涉
    (四) “革命外交”中力主和平交涉
    (五) “矛盾中求和平”策略的分析
二、 妥协中求和平(1931年-1935年)
    (一) 诉诸国联与直接交涉
    (二) 对日外交的“和”“合”原则与“四不”方针
    (三) “妥协中求和平”的实质
三、 抵抗中求“和平”(1935年-1937年)
    (一) 外交原则中的民族意识与和平的愿望
    (二) 外交与军事并用的原则
    (三) 对日抗战与持久消耗战略
    (四) 抵抗中求“和平”的主流意识
四、 抗战外交与“和平谈判”
    (一) 抗战国策与战时外交
    (二) 避战“求和”与“和谈”中的妥协
    (三) 对蒋介石抗战与“求和”外交的分析
五、 对蒋介石“和平”外交策略的评析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28至1929年的反日会[J]. 周斌.  近代史研究. 2004(02)
[2]中日关于济案的交涉及其“解决”[J]. 臧运祜.  历史研究. 2004(01)
[3]陶德曼调停新论[J]. 陈仁霞.  历史研究. 2003(06)
[4]蒋介石的中日苏关系观与“制俄攘日”构想——兼论蒋汪分歧的一个重要侧面[J]. 鹿锡俊.  近代史研究. 2003(04)
[5]论1937至1941年国民政府对日和谈与对外求援[J]. 刘会军.  史学集刊. 2003(02)
[6]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争论与亲英美派、亲日派的形成[J]. 张皓.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7]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思想理论简析[J]. 马振犊.  民国档案. 2003(01)
[8]“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特种外交委员会[J]. 左双文.  近代史研究. 2003(01)
[9]“九一八”至“七七”间南京国民政府外交转变评述[J]. 仲华.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2(06)
[10]评蒋介石研究[J]. 杨树标,杨菁.  史学月刊. 2002(08)



本文编号:3074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074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4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