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造、认识转换与工会的再定位——一九五六年天津私营工业改造的历史实践及其精神意涵

发布时间:2021-03-14 20:50
  1956年中国私营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快速而又顺利,随后也出现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解决的组织、物质与精神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企业的改造"和"人的改造"相互作用所形构的结构性矛盾密切相关。从1956年天津私营工业的改造来看,那些看似经由合营实践解决的资本家问题,实际上以公私双方的紧张关系重新显现,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公私共事关系的失度,更关涉合营过程中工会的再定位所引发的工人身心状态的结构性转换。与此相应,1956年工资改革背后包含的物质奖励诉求,也在很大程度上促动了一种结构性的深度变化。 

【文章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2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产组织、文教实践与主人意识——一九五三年天津工厂的秩序重建及其精神意涵[J]. 符鹏.  中共党史研究. 2018(05)
[2]1956-1957罢工潮及党和工会的反思[J]. 高爱娣.  学海. 2012(04)
[3]“他是个帅才,也是个秀才”——纪念赖若愚同志诞辰100周年[J]. 张国祥.  党史文汇. 2010(06)
[4]建国初期“新税制风波”[J]. 何立波.  文史精华. 2008(03)
[5]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问题文献选载(一九五三年六月、十二月,一九六五年十二月)[J]. 毛泽东,薄一波.  党的文献. 2003(04)
[6]一个先进生产者的遭遇[J]. 徐本炫,王丰德,蒋金仙.  中国青年. 1956 (16)
[7]什么是我们的远大前途?[J]. 史連才.  中国青年. 1954 (03)



本文编号:3082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082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b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