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全在实际”:抗战胜利前后蒋介石的琉球认知与措置

发布时间:2021-03-15 14:06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多次表示琉球为中国失地,欲将其收复;开罗会议期间,基于多重考量,蒋介石向罗斯福提出琉球可由中美共管的设想。战后,无论是国民政府内部,还是民间舆论,琉球复归中国的呼声日甚一日。但由于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冷战的加剧,美国认识到琉球的战略价值而将其置于自己的排他性托管之下。蒋介石一度想利用琉球革命同志会来促使琉球"内向",未能奏效。对于旧金山和约关于琉球的定位,退守台湾的蒋介石政权虽然不满,但由于自身的地位实力所限,无奈大于抗争。 

【文章来源】:民国档案.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抗战初期:收复琉球的早期认知
二、开罗会议:错失历史机遇
三、抗战胜利后:争取中的无奈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战后台湾当局对琉球归属的外交策略[J]. 尤淑君.  江海学刊. 2013(04)
[2]迁台后国民党当局在琉球问题上的政策演变——兼论琉球对中日钓鱼岛主权归属的影响[J]. 黄俊凌.  台湾研究集刊. 2013(01)
[3]困中求变:1940年代国民政府围绕琉球问题的论争与实践[J]. 侯中军.  近代史研究. 2010(06)
[4]大国意识与大国作为——抗战后期的中国国际角色定位与外交努力[J]. 王建朗.  历史研究. 2008(06)
[5]中国国民政府与琉球问题[J]. 王海滨.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7(03)



本文编号:3084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084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7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