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留学生社会形象及其演变

发布时间:2021-03-20 20:08
  晚清时期,留学生的社会形象从模糊到清晰,从对容闳等早期边缘人"通夷言夷字""久居外洋"的模糊认识,到清政府派遣同文馆学生出洋、幼童留美、船政学生留欧,形成对出洋肄业生的认知,社会逐步认识了这一新群体,留学生形象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构起来。甲午战败后,在张之洞《劝学篇》、梁启超《敬告留学生诸君》等著述鼓舞下,出国留学迅速成为晚清社会的焦点之一,社会对留学生寄予厚望。在一系列奖励游学毕业生出身和授予官职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被清政府任用,树立了留学生社会精英的形象。直至民初,社会赋予留学生群体救治中国衰敝的重任,留学生在政学工商各界均举足轻重。留学生也承载了社会及家庭对自身的巨大期许和压力,完成了自我形塑。20世纪20年代中期,诸多因素导致留学生遭到学界批评和质疑,对留学生的崇拜逐渐破除,理性认知成为学界的共识。然而,留学生精英者的形象依旧,普通民众对留学生仍旧盲从。在清末民初社会形象演变过程中,留学生从社会边缘走到了舞台中心。 

【文章来源】:史学月刊.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弱国子民”到“无根的一代”——比较《沉沦》和《芝加哥之死》主人公自我毁灭的心理过程[J]. 黄月.  文教资料. 2013(36)
[2]清国留学生形象谱系的源头[J]. 朱美禄.  新文学史料. 2011(02)
[3]论转型视野下晚清留学生小说家和晚清小说中的留学生形象[J]. 汤克勤.  文艺研究. 2011(03)
[4]假洋鬼子的沉浮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J]. 李兆忠.  上海文化. 2010(04)
[5]试论老舍小说中的留学生形象及文化启示[J]. 张学福.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10)
[6]从“出洋”、“游学”到“留学”——晚清“留学”词源考[J]. 刘集林.  广东社会科学. 2007(06)
[7]李鸿章与近代西医[J]. 李传斌.  安徽史学. 2001(03)
[8]“文明人”的窘境——二十世纪前半叶留学生题材作品文化意向考察[J]. 袁国兴.  学习与探索. 1998(03)
[9]简论黄宽、黄胜对西学的传播[J]. 梁碧莹.  广东社会科学. 1997(04)
[10]近代中国留学生发言位置转换的学术意义[J].   历史研究. 1996(04)

博士论文
[1]“学为世界人”的迷思——晚清民国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D]. 余婉卉.武汉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跨文化语境下20世纪中国留学生文学形象研究[D]. 朱美洁.西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91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091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d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