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晚期政体形式的演变述论(1924-1928)

发布时间:2021-03-21 10:40
  《临时约法》确立的内阁制政体在北京政府前期的政治实践中表现出极大的混乱和不适应性。1924年北京政变后,北洋各派系对原有内阁制政体提出了质疑和否定,在随后三年零七个月的时间里,北京政府的政体形式从摄政制过渡到临时执政制,又从执政制回归到内阁制,后来又回复到内阁摄政制,最后发展到军政府体制,共经历了九届内阁。这一政体形式的演变,从形式上看是政体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实际上是对内阁制政体的变相利用。进一步说,北京政府时期的内阁制作为一种民主制政体,仅仅在形式上得以存在,其实质是军阀专制政治。内阁制在实行上的混乱和困境,是社会转型时期民主政治和军阀政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造成的。内阁制作为民主宪政政体的一种政府组织形式,到了北洋军阀那里,其作用和意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异化为北洋军阀控制中央政府,实现专制独裁统治的工具。然而,军阀政治对民主政治的控制和利用,极大地消解了民主政体所应有的政治效能,这使北京政府虚弱不堪,政府权威降低,政府合法性受到质疑,同时也导致了军阀政治的合法性危机,北洋军阀呈碎片化趋势。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 研究状况及回顾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北洋政府前期内阁制的确立及其实践
    (一) 北洋政府前期内阁制的确立
    (二) 北洋政府前期内阁制的实际运作效果
二、北京政变后冯玉祥应对北京政局的策略与摄政内阁的成立
    (一) 冯玉祥应对北京政局的策略
    (二) 摄政内阁的成立
三、北洋派系重组北京政府的努力与临时执政制的确立
    (一) 政治领袖和政体形式的艰难选择
    (二) 执政府制的建立
四、临时执政府的困境与内阁制的复归
    (一) 临时执政制的困境
    (二) 临时执政制向内阁制的转变
    (三) 责任制内阁的短暂恢复及其风潮
五、直奉对北京政权的争夺与摄政制的再度实行
    (一) 法统之争及其影响
    (二) 直奉妥协下的颜惠庆内阁
    (三) 吴佩孚对杜锡硅内阁的维护
    (四) 张作霖对顾维钧内阁的控制和利用
六、安国军政府体制的最后维持
    (一) 军政一体化的北京政府
    (二) 军政府内阁的实际运作效果
结语:对北京政府政体形式演变的思考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直奉战争之后的北京政治——段祺瑞临时执政府对北洋体系的整合[J]. 杨天宏.  史学月刊. 2008(04)
[2]“有道伐无道”的形成:北伐前夕南方的军事整合及南北攻守势易[J]. 罗志田.  中国社会科学. 2003(05)
[3]北伐前夕北方军政格局的演变:1924—1926年[J]. 罗志田.  史林. 2003(01)
[4]地方意识兴起与中国政治的区域化——北伐前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分析[J]. 杨天宏.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10)
[5]北伐前夕中国政治中文武关系的变化[J]. 杨天宏.  社会科学研究. 2001(05)
[6]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J]. 杨天宏.  近代史研究. 1998(01)
[7]论安国军政府的成立[J]. 习五一.  北京社会科学. 1988(04)

硕士论文
[1]民国初期政体变迁[D]. 李德华.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92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092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e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