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科学中国化”思潮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23 19:28
  1926年,在"文化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周建人提出了"科学中国化"概念,并予以详细阐述。20世纪30年代,随着"科学化运动"的开展,"科学中国化"思想开始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思潮。"科学中国化"并不是追求普适性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的"中国化",而是以中国实际国情为基础,提倡近代科学精神的培养,主张有选择地引进西方科学,呼吁加强对本土资源的科学研究,倡导科技名词术语的规范化翻译等。"科学中国化"思潮不仅推动了"科学化运动"向更深层次发展,而且对民国中后期大学教科书"中国化"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章来源】:天中学刊. 2020,35(05)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科学中国化”的提出及发展
    (一)“科学中国化”的提出
    (二)“科学中国化”的发展
二、“科学中国化”的思想内涵
    (一)提倡科学精神的培养
    (二)主张选择性引进西方科学
    (三)呼吁加强对本土资源的研究
    (四)倡导科技术语“中国化”
三、“科学中国化”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一)推动“科学化运动”的发展
    (二)推动大学教科书“中国化”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周建人与科学中国化视角下的教科书编写——纪念周建人诞辰130周年[J]. 周慧梅.  课程.教材.教法. 2018(12)
[2]民国时期大学教科书的“中国化”(1931—1937)——以物理教科书为中心[J]. 张林,特古斯.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6(12)
[3]“科学救国”的先驱探索及当代启示——任鸿隽现代科学中国化的历史实践与现实价值[J]. 蒋道平,徐飞.  科学学研究. 2014(10)
[4]近代科学中国化的实践者:虞和钦[J]. 王细荣.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3(04)
[5]20世纪30年代科学化运动中的社团参与[J]. 范铁权.  科学学研究. 2010(09)



本文编号:3096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096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4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