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中的政治:光复初期台湾媒介对国家认同的视觉建构
发布时间:2021-03-26 05:53
日据时期,日本殖民者为根除台湾民众身上的中华文化烙印,实行"皇民化运动",强制推行日语和灌输日本文化,致使部分台湾民众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出现错乱。台湾光复之后,地方政府开始有意识地重塑台湾社会的中国认同。在这一过程中,媒介图像发挥了视觉叙事与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作用,通过政治归属、文化归属、民族归属三个维度的图像展示,实现了国家认同的视觉建构。
【文章来源】:台湾研究集刊.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台湾月刊》1946年第2期画报》1946年第1期
众游行、参观和表演的各类小照,这种以次显主的视觉编辑手法既突出了陈仪的国民政府高官身份,又彰显了台湾省政府积极建设台湾的良好形象。同期还刊登了多幅陈仪南巡的照片,内容涉及农田、水利、学校、工厂等多个场景,辅以“陈长官此次南巡结果,印象甚佳,精神极为愉快,而各地人民对陈长官亲询民间疾苦,尤为感奋”[16]的解说词,试图建构以陈仪为首的台湾省政府“勤政爱民”的媒介形象。图4《新台湾画报》1946年第1期图5《新台湾画报》1946年第1期图6《新台湾画报》1946年第10期·58·凌富亚:图像中的政治:光复初期台湾媒介对国家认同的视觉建构
褡迥?哿?。除了英雄人物之外,普通台湾民众在反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展现台湾民众的抗日影像,重拾抗日记忆,也是媒体从视觉上建构国家认同的方式之一。如《台湾省训练团团刊》在《揭破日军暴行归向祖国的怀抱》一文中,选登了几幅台湾民众抗击日寇,以及日军逮捕抗日民众,枪杀抗日志士的照片(图8)。如果说对郑成功的展示是在追忆民族昔日荣光的话,媒体对这一时期抗日民众的图像展示,则增添了几分悲壮色彩,其目的在于唤起台湾民众的屈辱记忆,激发民族感情。图7《新台湾画报》1946年第5期图8《台湾省训练团团刊》1946年第2卷第5期(二)节庆符号的视觉建构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孕育过程中,都包含了独特的节庆符号。这些符号或记录着历史的辉煌,·68·台湾研究集刊2019年第3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国家认同的基本内涵[J]. 吴玉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5(01)
[2]1937—1945年台湾皇民化运动述论[J]. 陈小冲. 台湾研究集刊. 1987(04)
本文编号:3101076
【文章来源】:台湾研究集刊.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台湾月刊》1946年第2期画报》1946年第1期
众游行、参观和表演的各类小照,这种以次显主的视觉编辑手法既突出了陈仪的国民政府高官身份,又彰显了台湾省政府积极建设台湾的良好形象。同期还刊登了多幅陈仪南巡的照片,内容涉及农田、水利、学校、工厂等多个场景,辅以“陈长官此次南巡结果,印象甚佳,精神极为愉快,而各地人民对陈长官亲询民间疾苦,尤为感奋”[16]的解说词,试图建构以陈仪为首的台湾省政府“勤政爱民”的媒介形象。图4《新台湾画报》1946年第1期图5《新台湾画报》1946年第1期图6《新台湾画报》1946年第10期·58·凌富亚:图像中的政治:光复初期台湾媒介对国家认同的视觉建构
褡迥?哿?。除了英雄人物之外,普通台湾民众在反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展现台湾民众的抗日影像,重拾抗日记忆,也是媒体从视觉上建构国家认同的方式之一。如《台湾省训练团团刊》在《揭破日军暴行归向祖国的怀抱》一文中,选登了几幅台湾民众抗击日寇,以及日军逮捕抗日民众,枪杀抗日志士的照片(图8)。如果说对郑成功的展示是在追忆民族昔日荣光的话,媒体对这一时期抗日民众的图像展示,则增添了几分悲壮色彩,其目的在于唤起台湾民众的屈辱记忆,激发民族感情。图7《新台湾画报》1946年第5期图8《台湾省训练团团刊》1946年第2卷第5期(二)节庆符号的视觉建构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孕育过程中,都包含了独特的节庆符号。这些符号或记录着历史的辉煌,·68·台湾研究集刊2019年第3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国家认同的基本内涵[J]. 吴玉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5(01)
[2]1937—1945年台湾皇民化运动述论[J]. 陈小冲. 台湾研究集刊. 1987(04)
本文编号:3101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101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