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以前《道德经》在德国的译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6 07:25
  《道德经》是德语世界中传播最广和影响最大的中国典籍之一,1870年至1945年是《道德经》德译的肇始阶段,德国学术界在此阶段出现了第一次"道"的热潮,对德国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以《道德经》最初的德译本为开端,探究当时德国学界产生"道"的热潮的渊源,同时梳理1945年以前德国《道德经》译介的发展脉络,通过对最早《道德经》德语全译本考述和对该时期代表译者及其译本的分析,总结出1945年以前《道德经》在德国译介的重要特点。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20(03)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译介背景:第一次“道”的热潮
二、最早的《道德经》德语全译本考述
三、代表译者的宏观阐释及翻译观解析
    (一) 最早的《道德经》德译者史陶斯 (Victorvon Strauss)
    (二) 神学影响下的《道德经》德译者于连·戈利尔 (Julius Grill)
    (三) 最经典的《道德经》德译者卫礼贤 (Richard Wilhelm)
    (四) 早期学院派德译者鲁雅文 (Erwin Rousselle)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世纪德国的汉学研究[J]. 王维江.  史林. 2004(05)
[2]由一角藏书看德国汉学研究[J]. 胡其鼎.  读书. 1983(05)



本文编号:3121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121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3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