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沦陷区日伪文化政策与杂志话语因应 ——以《妇女杂志》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4-11 21:40
  “七七事变”中断了五四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华北地区的附逆者在日本的扶植下迅速建立了傀儡性质的日伪政权。文化界自由、民主气息一时间散去大半,取而代之的是日伪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亲日愚民理论。在日伪严密统制的文化政策影响下,大肆宣扬“圣战”和“东方固有文化”的报刊铺天盖地而来。但在报刊传播过程中,民众的反应和媒体运营的实际状况,使得日伪政府不得不将直接宣扬军威的文化政策转变为“怀柔”战略。本文以华北沦陷区影响力最大的日伪女性读物《妇女杂志》为例,通过分析杂志对日伪文化政策的迎合与游离,探究日伪文化政策与杂志话语的因应关系,以深化华北沦陷区的文化研究。华北沦陷区日伪政权的文化政策,包括奴化理论的布道和严苛检阅的实施。涉及到以“大亚洲主义”为核心的奴化理论在日本本土的内涵演变、历届华北日伪政府对日本奴化理论的改造与宣传,以及日伪政府为统制华北文化而陆续出台的《出版法》、检阅标准等。《妇女杂志》的创办机构、作者群和读者群所共筑的论述空间表现出的对日伪文化政策迎合与游离的特征,反映出日伪文化奴役与中国五四运动以来思想启蒙、民众被唤醒这一潜在冲突。《妇女杂志》在既亲日又兼有五四遗风的双重文化背景下诞生...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华北沦陷区日伪文化政策与杂志话语因应 ——以《妇女杂志》为中心


图2_1.各类人员发文篇数比重??可见,第一,社内人员为杂志提供了相当部分的稿件,经研读这些稿件多??是政治军事报道,笔者对此做了简单统计(折线图2-2),其稿件数量与日本在战??

折线图,杂志社,作者,数目


?社内人员??£爹’’卜“..-1??图2_1.各类人员发文篇数比重??可见,第一,社内人员为杂志提供了相当部分的稿件,经研读这些稿件多??是政治军事报道,笔者对此做了简单统计(折线图2-2),其稿件数量与日本在战??争中的军事地位成正相关,即以太平洋战争为分界点,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二,杂志社注重与读者的互动,培养新人写作群体,刊发了不少读者来??稿,该比重占到了?18%;第三,杂志注重文艺作品,通过刊发论陷区职业作家的??作品充实杂志内容;第四,外籍作者中,日本作者的作品刊发量与华北沦陷区作??家不相上下,可见杂志浓郁的亲日色彩。??f?^?^?^?^??^?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异质空间与文学民族化——上海沦陷时期文学启示[J]. 张谦芬.  中国文学研究. 2014(02)
[2]抗战时期的河南沦陷区教育(1937-1945)[J]. 林万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3]日本侵华时期河北沦陷区的教师教育[J]. 吴洪成,钱露.  衡水学院学报. 2012(03)
[4]日伪统治时期华北沦陷区的职业教育[J]. 余子侠.  抗日战争研究. 2007(02)
[5]日伪统治下华北沦陷区的高等教育[J]. 余子侠.  近代史研究. 2006(06)
[6]日伪统治下的华北留日教育[J]. 余子侠.  近代史研究. 2004(05)
[7]近现代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与特征[J]. 臧运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
[8]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沦陷区的言说环境——以北京上海文学为中心[J]. 张泉.  抗日战争研究. 2001(01)
[9]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日本亚洲主义[J]. 盛邦和.  历史研究. 2000(03)
[10]东北、华北沦陷区文学比较研究[J]. 高翔,薛勤,刘瑞弘.  社会科学战线. 2000(03)

硕士论文
[1]华北沦陷区《妇女杂志》期刊研究[D]. 肖楠.江西师范大学 2014
[2]山东日伪政权奴化教育研究(1937-1945)[D]. 王飞朋.山东师范大学 2013
[3]上海沦陷区的女性言说[D]. 王栎雯.四川师范大学 2011
[4]日伪在河南沦陷区的奴化教育研究[D]. 阮义召.郑州大学 2010
[5]上海四十年代知识女性的生存言说[D]. 郑晓宁.福建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32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132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6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