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确立“联俄”政策过程中与苏俄的分歧及其解决

发布时间:2021-04-13 06:12
  20 世纪20 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舞台呈现出一派乱象。中外各实力集团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分合不定。孙中山与苏俄从接触到最终确立同盟关系,其间亦经历了诸多分歧和争议。以往学者只是对孙苏之间的分歧和争议做过一些零散的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明显有着不够集中、不够专门性等弊端。本文力图对孙中山确立“联俄”政策过程中的分歧做一个相当集中而且专门的梳理工作,意图将孙中山确立“联俄”政策过程中过程中的分歧全景展示出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国家利益的分歧及其解决。主要从孙苏双方关于中苏建交谈判和蒙古两个问题上的分歧及其解决入手。第二部分,意识形态的分歧及其解决。主要描述和分析孙苏双方在共产主义在华地位和国民党改组两个问题上的分歧及其解决。第三部分,军阀问题上的分歧及其解决。主要以吴佩孚和张作霖为个案揭示孙苏双方在联张反吴或联吴反张问题上的分歧及其解决。本文也力图证明:在孙中山确立“联俄”政策过程中,双方固然有推进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共同革命利益,而且也承认,在反帝反封问题上双方也存在着明显共识,但是,这并不能否认利益原则和实力思想在双方得以最终结盟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国家利益的分歧及其解决
    第一节 中苏建交谈判
    第二节 蒙古问题
第二章 意识形态的分歧及其解决
    第一节 共产主义在华地位问题
    第二节 国民党改组
第三章 军阀问题上的分歧及其解决
    第一节 吴佩孚
    第二节 张作霖
总结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苏俄及共产国际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J]. 欧阳军喜.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6)
[2]共产国际与大革命时期国民党的巨变[J]. 蔡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6)
[3]孙中山与鲍罗廷的关系及其对国民革命的影响[J]. 曾成贵.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4]孙中山与共产党——基于俄国因素的历史考察[J]. 杨奎松.  近代史研究. 2001(03)
[5]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国民革命:二十年代中美关系新探[J]. 王立新.  历史研究. 2001(02)
[6]苏俄(联)对孙中山的援助为何既迟又少?——兼论土耳其民族运动的阴影[J]. 罗福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2)
[7]重评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大革命的路线[J]. 唐宝林.  历史研究. 2000(02)
[8]也论孙中山的“以俄为师”——兼与邱捷先生商榷[J]. 王永祥,崔长琪.  历史教学. 2000(04)
[9]“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苏纪实[J]. 朱宝琴.  民国档案. 1999(03)
[10]国家利益:苏俄对在华合作者的选择[J]. 杨雨青.  历史研究. 1999(04)



本文编号:3134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134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7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