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国籍观念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1-04-21 07:57
国籍是指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隶属于国家的一种法律身份,是一个人隶属于一个国家的国民或者公民资格,这种身份使得特定的国人与特定的国家之间存在着一些相应的权利、义务、责任,因而,国籍对于国家与公民来说有着莫大的联系。法律意义上的近代“中国”人身份的确定是不断变化的过程,从传统的“习惯法”到近代的“国籍法”的演变过程中,近代中国国籍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近代中国国籍法历经晚清《大清国籍条例》、北洋政府的《国籍法》、南京国民政府的《国籍法》,近代中国各个阶层对于国籍法的认识逐渐深入。中国在晚清时期就是人口大国,晚清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拉近与世界的联系,除了对外的商品、资本输出外还有大量的人口输出,而晚清的“习惯法”并不适用于国际关系的需要,匆忙制定国籍法的清政府还没有实行此法就被推翻,对于国籍的观念认识,清政府经历了由浅到深的过程。从户籍观念到国籍观念,晚清时期依旧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但是清政府国际观念的转变,表明民本思想在此时已经觉醒,保护中国国民的利益,同时也是中国参与国际事务,争取国家权利,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这一时期签订一些双边条约,客观上对列强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由于通...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创新与不足
1. 创新之处
2. 不足之处
第一章 近代中国国籍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近代中外条约关系的新形势
第二节 西方观念的影响
一、向西方学习的风潮
二、国际法的影响
三、与西方通商的观念
第三节 传统户籍观念与近代国籍观念的交融
第二章 晚清国籍观念
第一节 国籍观念与近代外交的关系
第二节 清政府国籍观念中的国权观
第三节 父系血统主义下的民族观念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国籍观念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国籍观念的转变
第二节 国家利益与国民利益至上
第三节 国籍观念中的以民为本原则
第四章 近代国籍观念的评价
第一节 近代国籍观念的特点
第二节 近代保护华侨观念
第三节 近代国籍观念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美国对华政策分析[J]. 梁建.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2]护侨先驱郭嵩焘[J]. 刘华.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998(01)
[3]论清末华侨认同的变化和民族主义形成的原因[J]. 壮国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2)
本文编号:3151383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创新与不足
1. 创新之处
2. 不足之处
第一章 近代中国国籍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近代中外条约关系的新形势
第二节 西方观念的影响
一、向西方学习的风潮
二、国际法的影响
三、与西方通商的观念
第三节 传统户籍观念与近代国籍观念的交融
第二章 晚清国籍观念
第一节 国籍观念与近代外交的关系
第二节 清政府国籍观念中的国权观
第三节 父系血统主义下的民族观念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国籍观念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国籍观念的转变
第二节 国家利益与国民利益至上
第三节 国籍观念中的以民为本原则
第四章 近代国籍观念的评价
第一节 近代国籍观念的特点
第二节 近代保护华侨观念
第三节 近代国籍观念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美国对华政策分析[J]. 梁建.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2]护侨先驱郭嵩焘[J]. 刘华.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998(01)
[3]论清末华侨认同的变化和民族主义形成的原因[J]. 壮国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2)
本文编号:3151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151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