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佩纶致李鸿章密札隐语笺释
发布时间:2021-04-25 09:09
光绪十年(1884)四月初九日,甲申易枢之后不久,张佩纶给李鸿章写了一封密函,函中多以隐语的方式讨论时局。此前,有陈寅恪、樊百川、姜鸣等学者对密函隐语进行了分析研究,但都有所疏失,尤其是关于"说法""费布施钱"等重要处,均未能作出准确解读。详细释读密函隐语并结合相关史料,可进一步探究甲申年春张佩纶、李鸿章对于政治巨变的认识、判断及因应之策,及中法越南争端相关问题。
【文章来源】:近代史研究. 201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
二
一、救僧、道是鄙人廿四以前志愿, 今已灰冷, 道教难兴。僧投佛缘, 神意不憙。久之, 僧必仍作住持。僧意甘退院, 曰:禅心久沾泥絮矣。 (9)
一、十八参神, 实以一片婆心, 劝神回心向道。吾非好道, 但道尚畏人, 可共事, 神则无所顾忌, 难与共事也。
一、廿五一偈, 来教云疑某亦“出谋发虑”一语, 为之三叹:菴主疑为僧、道所累, 急于自剖, 则一叹;神欲用菴主, 先以术吓之, 而菴主已色动, 则再叹;以极好之菴主, 被外魔内神缠扰, 而鄙人不能相助, 则为之三叹。不知佛以菴主于慈航佛火, 精究有年, 费布施钱可布地, 殊不足降伏彼法, 亦怒之, 故当头一棒耳, 不关僧、道累之。殆五台山诸开士, 扰扰说菴主故耳。
一、鄙人不好道, 亦非爱僧, 但僧颇受戒, 其事佛诚, 其待菴主亦至, 惜僧为道累耳。且攻释迦者, 并及吾教, 僧去, 儒何必留?
一、神不能忘情于张仙, 屡属师 (意会) 礼之。仙非从赤松游不可也。 (欲罗致之作韦陀, 但吾非吓鬼者) 。
一、说法乃菴主事, 幸勿牵连, 五斗米教天师但能捉妖, 不能说法。
一、阎罗难共处, 其习有三, 曰诈、曰愎、曰粗。
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李鸿章“夺情”复出与“清流”的幕后筹划——张佩纶李鸿章通信研究[J]. 姜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本文编号:3159117
【文章来源】:近代史研究. 201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
二
一、救僧、道是鄙人廿四以前志愿, 今已灰冷, 道教难兴。僧投佛缘, 神意不憙。久之, 僧必仍作住持。僧意甘退院, 曰:禅心久沾泥絮矣。 (9)
一、十八参神, 实以一片婆心, 劝神回心向道。吾非好道, 但道尚畏人, 可共事, 神则无所顾忌, 难与共事也。
一、廿五一偈, 来教云疑某亦“出谋发虑”一语, 为之三叹:菴主疑为僧、道所累, 急于自剖, 则一叹;神欲用菴主, 先以术吓之, 而菴主已色动, 则再叹;以极好之菴主, 被外魔内神缠扰, 而鄙人不能相助, 则为之三叹。不知佛以菴主于慈航佛火, 精究有年, 费布施钱可布地, 殊不足降伏彼法, 亦怒之, 故当头一棒耳, 不关僧、道累之。殆五台山诸开士, 扰扰说菴主故耳。
一、鄙人不好道, 亦非爱僧, 但僧颇受戒, 其事佛诚, 其待菴主亦至, 惜僧为道累耳。且攻释迦者, 并及吾教, 僧去, 儒何必留?
一、神不能忘情于张仙, 屡属师 (意会) 礼之。仙非从赤松游不可也。 (欲罗致之作韦陀, 但吾非吓鬼者) 。
一、说法乃菴主事, 幸勿牵连, 五斗米教天师但能捉妖, 不能说法。
一、阎罗难共处, 其习有三, 曰诈、曰愎、曰粗。
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李鸿章“夺情”复出与“清流”的幕后筹划——张佩纶李鸿章通信研究[J]. 姜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本文编号:3159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159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