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对日妥协
发布时间:2021-05-06 00:00
在中国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国当时第一大党的国民党及其统治阶级——蒋介石集团,在面对外敌入侵的严峻形势下,既有坚持抗战的一面,又有对日妥协谋和的一面,表现出复杂和时有变化的情况。这期间蒋介石的对日外交思想主要表现为“抵抗中求和平”、“抗战外交”、“和谈外交”等的既战又和的矛盾心理。如何评价以蒋介石为核心的国民党政府在抗战中所起到的作用,海内外且有为国民党政府“平反”的呼声,对此我以为仍要保持客观和理性的态度,既不能抹杀功绩,但也不必拔高。在肯定国民党政府在反抗外敌侵略的战争中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的同时,也应客观的看到其政策上的一味妥协的一面。好的要肯定和褒扬,坏的也要指出。因此,本文研究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对日妥协政策和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摆正国民政府抗战和妥协关系的位置。本文除绪论外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政策的由来。从1927年国民政府的建立之初起,这个政府就与外国帝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其成立得到了当时急于在中国划分利益的帝国主义的莫大帮助。国民党阶级性决定了国民政府也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其自身的妥协性和对革命的不彻底性也使得它不可能独立建立并...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二、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政策的由来
(一) 国民政府是依靠帝国主义支持建立起来的
(二) 国民政府的亲帝反苏外交路线
(三) “攘外安内”政策的破产、联英美苏制日外交战略的形成
1、“九一八”事变不抵抗丧失东北
2、“一二八”事变与“攘外必先安内”
3、华北事变与联英美苏制日外交战略的形成
三、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种种表现及其特点
(一) 抗战初期的积极应战与暗中媾和
(二) 相持阶段以来的消极抗日与积极祈求和平
(三) 国民政府的两面政策和联英美苏制日外交的结局
四、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根源及其影响
(一) 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诸因素
1、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国民政府的对日妥协
2、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与国民政府的对日妥协
3、国共两党力量对比的变化与国民政府的对日妥协
4、国际上英美两国的绥靖政策与国民政府的对日妥协
(二) 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政策的根源
(三) 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170841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二、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政策的由来
(一) 国民政府是依靠帝国主义支持建立起来的
(二) 国民政府的亲帝反苏外交路线
(三) “攘外安内”政策的破产、联英美苏制日外交战略的形成
1、“九一八”事变不抵抗丧失东北
2、“一二八”事变与“攘外必先安内”
3、华北事变与联英美苏制日外交战略的形成
三、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种种表现及其特点
(一) 抗战初期的积极应战与暗中媾和
(二) 相持阶段以来的消极抗日与积极祈求和平
(三) 国民政府的两面政策和联英美苏制日外交的结局
四、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根源及其影响
(一) 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诸因素
1、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国民政府的对日妥协
2、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与国民政府的对日妥协
3、国共两党力量对比的变化与国民政府的对日妥协
4、国际上英美两国的绥靖政策与国民政府的对日妥协
(二) 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政策的根源
(三) 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170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170841.html